生前征服天下,死后征服历史的女人——大唐女王武则天墓探密
大唐女王武则天,一生有无数的传奇,她的一生在历史的浪潮中,激荡起伏。
一、武则天墓在陕西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古以来,巍巍梁山就有着位置显著、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优势。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在山上修建”梁山宫”,到汉武帝时,又加以修茸扩充。山下有个磷沟村,相传汉武帝在这里捕获过白磷;由此得名。传说隋炀帝也在山上建过青阳宫。
二、千古古墓,岿然不动
到了唐代,武则天把梁山选为陵地,进行大规模修建,公元683年初葬李治于此。公元705年,又重启陵门,葬“武则天大圣皇帝武后”。从此,梁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就被著名的夫妇皇帝合葬墓乾陵所代替。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
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
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
三、选址传说
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自此,一身龙气的武则天凤翔九天,开创了短暂但辉煌的武周王朝。李家王朝虽被武姓取代,但是毕竟仅武则天一帝,武则天去世后,又还朝于李家,李氏天下又继续了将近200年。
其实这一点,从李家的龙脉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当初唐太宗李世民选陵时,阴阳家李靖曾给他推荐了九嵕山。九嵕山位于渭河平原以北,左有五峰山,右有嵯峨山,北有黄土高原,南临渭河,与太白、终南山诸峰遥相对应,是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但是历代帝王都没有选过这里做陵寝,这主要和汉武帝有关。
汉武帝生前曾看中了这块宝地,但是东方朔却对汉武帝说:“选陵址主要看三个因素,一是龙,即地脉之行止起伏,也就是看山脉,观察山脉走向、形势;二是砂,看主要山与周围山的朝迎关系;三是水,就是看水口、流向形态、与山形的关系等。
从东南方向看九嵕山是一笔架,中问山峰高,两边低,陛下要选陵址,必选在中间峰上,因为中峰乃皇帝峰。但三峰高低不均,主以前、以后君王势弱,难道陛下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才华胜于自己,而使刘氏江山更加稳固吗?另外,九嵕山水向也不佳,前有渭河自然美妙,但后有泾水,割断九嵕山山脉,大的引起江山易手,小的注定国势不兴。”汉武帝也信阴阳风水,因此另择陵寝。
李世民也知道汉武帝没有选九嵕山的传说,因此当李靖向他推荐九嵕山时,他吃了一惊。
李靖则解释说,九嵕山有帝气,若平民葬于此,必有王气再显,恐夺李家江山。汉武帝选陵址是在山下选,陛下选在山上,只要穴址选好定能弥补此地风水上的不足。陵址可定名为昭陵,凸现阳气,“昭”拆开为“召”、“日”,“昭”有召集、收集的意思,“日”为阳,代表帝王之气。此名可以弥补泾水割断龙脉的不足。
果然,武则天即位正应了泾水割断李家龙脉之说,然“昭”字又续上了李氏江山的龙脉。
武则天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
四、绝处逢生
武则天14岁时,被唐太宗征召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媚娘”。在服侍唐太宗的12年间,武则天一直没有受到宠幸。然而,就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却与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暗生情愫。
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嫔妃们一起被送到感业寺做尼姑。
后来,唐高宗到感业寺进香时,偶遇武则天,两人旧情复燃。王皇后得知唐高宗非常喜欢武则天,为对付备受宠幸的萧淑妃,便主动请求唐高宗将武则天纳入后宫。
武则天进宫后,倍受宠幸,而萧淑妃也如王皇后所愿遭到冷落。但让王皇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这是在引狼入室。起初,武则天对王皇后还是言听计从,但随着恩宠日益增加,她逐渐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了,反而还去结交王皇后的仇敌,企图联合她们一起打压王皇后。
五、成就千古霸业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
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