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什么会成为大家口伐笔诛的角色?他与钟会之间的关系如何?

2025-10-31 03:44 来源:策古网 点击:

姜维为什么会成为大家口伐笔诛的角色?他与钟会之间的关系如何?

说到姜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很多人都会觉得姜维北伐是在穷兵黩武,甚至没有一点战略可言。其实姜维北伐打的胜仗比诸葛亮还要多,而且姜维在兵法上的造诣早就超过了诸葛亮。不过姜维却是一种理想主义者,起码在旁人的眼里姜维觉得只要他在北伐上有所成就就可以让蜀国继续存在下去。不过现实却是,不管姜维北伐上的战绩如何,都拯救不了蜀国被灭亡的事实,所以姜维一时间也就成大家口伐笔诛的角色,那姜维的一生到底冤不冤呢?

蜀国灭亡之后,姜维选择了假投降,投降的对象是几天前的对手钟会。两人见面时,钟会不到40岁,姜维已经62岁了!但对于姜维,钟会很有些崇拜的感觉。

钟会的父亲钟繇是书法界的大师也是魏国的开国功臣,在士族圈子里比司马家的地位还要高。但是钟会是个小老婆生的,庶出的他在讲究门第魏国士族里很少有人看得起他。于是钟会的个性既聪明绝顶,又刚愎自负,特别喜欢报复看不起自己的人,曾经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天下第一名士嵇康看,结果嵇康没有理他,回过头来钟会就劝司马昭把嵇康给杀了。赤裸裸的报复,你鄙视我,我要你命!这是一个狠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钟会对于名士的崇拜又是真的,特别渴望得到天下名士的认同。所以当他见到姜维的风度时,他被迷住了:“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三国志·姜维传》)公休是诸葛诞,太初是夏侯玄。都是当时魏国最著名的名士,可是在钟会眼里,他们都不如姜维!

这是一种让人迷惑的魅力,明明自己失败了成了对方的俘虏,而自己的魅力竟然俘虏了对方的主帅!趁着钟会处于被迷惑的状态,姜维开始给他大灌迷魂汤,成天忽悠钟会。趁着邓艾灭蜀之后的一系列狂妄举动加剧了他和司马昭、钟会等士族的不和,姜维借刀杀人,利用钟会把邓艾抓了起来,轻轻松松搞定了自己一生的宿敌,可见姜维不是一个不懂政治权谋的人,相反他的权谋手段非常高明。

且看他是怎么鼓动钟会谋反的,首先上来就忽悠钟会贤弟你太厉害了!“闻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你看看,整个司马家族的基业是你打下来的。要知道姜维是钟会的偶像,这就相当于今天小鲜肉夸粉丝长得帅一样,瞬间吸粉了!接下来,姜维又向钟会提问:“今复定蜀地,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这就是说你现在的功劳已经很大啦,下面是准备就这样回家养老嘛?然后姜维又向钟会举了两个古人的例子:“夫韩信不背汉于扰壤,以见疑于即平”(《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原本在天下未定的时候有机会自立为帝,结果没把握,天下平定就被刘邦猜忌,最后被杀于未央宫;“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枉死”(《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大夫文种、范蠡功劳最大,范蠡邀文种一起放弃富贵、泛舟江湖,文种不肯最终被勾践赐死。这是什么原因呢?且听姜维分析:“彼岂暗主愚臣乎哉?利害使之然也。”(《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汉高祖刘邦、越王勾践都不是昏君,韩信、文种都不是蠢臣,是什么让他们反目的呢?利害两个字而已——当君王的害怕被推翻,当大臣的害怕被杀死。姜维对于君臣关系间的看法真是通透!更好玩的是他给钟会出的主意:“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效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眉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这里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陶朱公,他就是范蠡;另一个从赤松游说的是汉初名臣张良。都是功成身退的典型。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姜维是在劝钟会功臣身退回家养老,可是钟会那年不到四十成年的孩子都没有一个,你让他养老?这就是让他做废人啊!实际意思其实是说,你要不想做废人,就得干点什么韩信、范蠡有机会干又没干过的大事吧?而且之前姜维的迷魂汤早就把钟会灌得“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三国志·钟会传》),他怎么舍得退休呢?

于是钟会对姜维说:“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我退休还早,且现在这个情况嘛,也不一定会是这个样子退休。嘿嘿嘿,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姜维点到即止,“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 (《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来接着喝酒!帮你定下决心是我要做的事情,至于你准备怎么做,就由你自己决定,不用我出主意。钟会很开心,终于被他心目中的名士看得起啊!不容易啊,就好比今天王健林对我说,你有机会实现一下小目标,挣一个亿。那心情是相当激动澎湃。

于是钟会一澎湃就开始精心筹划具体弄死自己的方法:他准备先“矫太后遗诏”(《三国志·钟会传》),诛杀司马昭,获得政变的合法性;然后把魏军团以上军官都宰了:“可尽杀牙门骑都以上”(《三国志·钟会传》)。命令姜维等蜀将领兵五万出斜谷,自己带兵随后跟进,一举夺取长安,而后攻克洛阳,夺取天下。“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做刘备也。”(《三国志·钟会传》)钟会尽情表演的时候,姜维就一个人静静的看着他装逼。大概也只有钟会这种自作聪明、一天到晚都运筹帷幄,从来不懂得时事艰险的士家子弟才会想出如此愚蠢的计划。

这个蠢到家的计划就等于自杀,绝无成功的可能。首先蜀地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规模战争,还没有恢复元气,当年供给姜维三四万人马都有困难,现在供给接近二十万大军,完全没有能力。其次这些兵将都不是本地人,家乡都在北方,蜀军将领就在不久前还是是仇敌,现在突然变指挥官,根本不可能指挥的动。最后,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你钟会把身边所有的自己人都杀光了,蜀国的将领是听你的还是听姜维的,最后多余的不就是你自己吗?所以姜维看着钟会作死的过程,心里肯定很开心,于是他悄悄的向刘禅捎了句话:“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华阳国志》)

既然钟会要自杀,那么大家一起来成全他。就在钟会准备为了偶像赞许的目光杀光自己所有将领之前,魏军将领们先不干了,都是拿枪杆子的,你要弄死我?看谁弄死谁!胡烈、丘建等魏军将领奋起反击,乱兵已经杀到钟会门口了,他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正在向姜维的部下发放兵器铠甲,问姜维:“兵来似欲作恶,当何云?”(《三国志·钟会传》)这位智囊面对生死关头的压力完全成了白痴,什么似欲作恶,就是来杀你的,还问什么问。姜维一听外面吵闹异常知道钟会的白痴计谋出状况了,这时候名将的素质再度体现,姜维说出了此生最后一句话:“但当击之耳。”(《三国志·钟会传》)杀吧!没什么好说的啦。说完六十多岁的老翁姜维“手杀五六人”(《三国志·钟会传》),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告别演出,英雄直到最后一刻依然战斗在舞台上。

姜维作为蜀汉帝国执刀人的一生结束了,作为大汉王朝最后的大将军他和他的恩师诸葛亮一样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对姜维的评价却出人意料的发生了分歧。

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就很差:“粗有文武,志立功名,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三国志·姜维传》)这个话说的已经相当难以让人接受了,最过分的是那个“毙”字,从古到今都是说坏人的,按姜维的级别,死的时候至少可以称“薨”,这里用的“毙”比关羽“壮缪”的谥号更恶心人,所谓微言大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陈寿的观点和他的老师谯周类似,都不喜欢姜维的北伐,所以对姜维评价不高。而且站在陈寿作为一个亡国之臣的角度为故国写历史,同时写的又是很多魏国人痛恨的敌人这个角度来看,勉强可以理解。

《搜神记》的作者干宝认为姜维没有死得其所,他应该像刘禅的儿子北地王那样,在宗庙里自杀才算完美,这说明干宝估计是个行为艺术家。《魏氏春秋》和《晋阳秋》的作者孙盛是曹睿时代托孤司马懿的重要决策人魏中书令孙资的后代,他认为姜维“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晋阳秋》)这话的意思是说,他认为姜维最后对钟会施展的这些谋略是不可能成功的,是可笑的。这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了。

为《三国志》作注释的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也认为这个话说的很没道理,因为“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晋阳秋》)就是说本来姜维的这个计策就是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他成功了当然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奇谋,即使是失败了本身的谋略也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蜀国的执刀人诸葛亮、姜维都愿意不停的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去努力,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和刘备都是理想主义者。甚至蜀国的出现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产物。公元208年爆发赤壁之战前,谁又能想得到一生颠沛流离、无有根本的刘备可以成为一方诸侯?都想不到。但依然鼓舞了身边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为之不懈奋斗,因为理想主义者的功业往往不是奋斗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

成败固然在天,但自己要努力到世界的尽头,姜维做到了。这种理想主义的坚持和魏晋的现实主义权谋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对于姜维评判的区别,在现实主义者眼中,姜维是愚蠢的。在理想主义者眼中,姜维是伟大的。

作为一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 “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三国志·姜维传》)他的死亡代表了理想主义者自东汉末年以来,改变汉末以来世道理想的终结。理想主义的丧失和没落导致整个民族开始变为利己主义者,也直接走向了西晋王朝面临的大分裂时代。

相关标签:

2025-10-31 03:42:32

​唐传奇系列:娼妓李娃与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获得荣耀

唐传奇系列:娼妓李娃与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获得荣耀 《李娃传》是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成书于唐代,收录于《太平广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

2025-10-31 03:40:17

​李隆范:杜甫笔下的岐王,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李隆范:杜甫笔下的岐王,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李范(686年—726年),本名李隆范,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第四子,母为崔孺人。他支持唐睿宗复位,进为岐王。李范就是杜甫的名作...

2025-10-31 03:38:03

​东汉统一战争整整打了十三年,刘秀遇到了哪些难点?

东汉统一战争整整打了十三年,刘秀遇到了哪些难点? 东汉统一战争是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再...

​古人吃饭真的是一日两餐吗 古人晚上吃晚饭吗
2025-10-31 03:35:48

​古人吃饭真的是一日两餐吗 古人晚上吃晚饭吗

古人吃饭真的是一日两餐吗 古人晚上吃晚饭吗 还不知道:古人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什么来由?古代有“晚餐”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海昏侯墓地址在哪里(海昏侯墓中一共出土了多少黄金)
2025-10-31 03:33:33

​海昏侯墓地址在哪里(海昏侯墓中一共出土了多少黄金)

海昏侯墓地址在哪里(海昏侯墓中一共出土了多少黄金) 2000多年前的古墓 2011年2月,江西南昌大塘坪乡观西村,一个名为墩墩山的不起眼地方,几位村民发现了一个昨晚才被挖出来的...

​宋朝公务宴会作为当时社会潮流 他们的钱又是怎么来的
2025-10-31 03:31:18

​宋朝公务宴会作为当时社会潮流 他们的钱又是怎么来的

宋朝公务宴会作为当时社会潮流 他们的钱又是怎么来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官方吃饭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封建朝代的古人也曾有过公款吃喝的矛盾,...

2025-10-31 03:29:04

​中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欧洲人口损失惨重,历史进程为此改变!

中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欧洲人口损失惨重,历史进程为此改变! 前言 发生在中世纪欧洲的一场巨大的癌疫一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生态灾难。它不仅流行极为迅猛,而...

2025-10-31 03:26:49

​《黑袍纠察队》简述漫画版人物历史及所属团体

《黑袍纠察队》简述漫画版人物历史及所属团体 亚马逊的《黑袍纠察队》第三季将引入全新角色「士兵男孩」,由《邪恶力量》主角詹森·阿克斯扮演。与此同时,第三季似乎也会深入...

2025-10-31 03:24:34

​历史上的蚩尤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上的蚩尤到底是什么人? 蚩尤 5000多年前,黄河下游的冀州平原上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惨烈大战,作战的一方是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黄帝,另一方则是来历不明、却具有神奇本领...

​历史上的11月2日:风云变幻中的重要时刻
2025-10-30 09:27:11

​历史上的11月2日:风云变幻中的重要时刻

历史上的11月2日:风云变幻中的重要时刻 历史上的11月2日。这一天,曾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也见证了许多英雄人物的诞生与陨落。在此,我将带您一起回顾这一天的历史瞬间。...

​皇太极与海兰珠:历史都承认的偏爱和例外
2025-10-30 09:25:05

​皇太极与海兰珠:历史都承认的偏爱和例外

皇太极与海兰珠:历史都承认的偏爱和例外 宸妃的崛起:海兰珠的命运 海兰珠,一个生于蒙古草原的女子,命运却在与皇太极的相遇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出身博尔济吉特氏,...

​1582年10月,历史上消失的10天
2025-10-30 09:22:59

​1582年10月,历史上消失的10天

1582年10月,历史上消失的10天 在开始之前,请各位同学打开手机日历,翻到1582年,安卓手机用户会发现1582年10月没有5号-14号 安卓手机用户1582年10月少了5号-14号 苹果手机用户会发现1...

​山水画卷中的烟台三仙山:自然奇景与悠久历史的结合
2025-10-30 09:20:53

​山水画卷中的烟台三仙山:自然奇景与悠久历史的结合

山水画卷中的烟台三仙山:自然奇景与悠久历史的结合 烟台三仙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湾南岸,是一个以山水风景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胜地。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烟台三仙山的...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炀帝开凿的,这是一个最容易错误的历史常识
2025-10-30 09:18:47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炀帝开凿的,这是一个最容易错误的历史常识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炀帝开凿的,这是一个最容易错误的历史常识 谁说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一个人的功劳?这个”历史常识”,怕是要重新认识一下咯!就像现在的网红打卡地,哪个不...

​中国历史常识:努尔哈赤
2025-10-30 09:16:42

​中国历史常识:努尔哈赤

中国历史常识:努尔哈赤 明朝初年,住在祖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满族的祖先),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的女真奴隶主为了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发动对其他部落的掠夺战争,弄得人民...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不是唐山,也不是汶川,而是是……
2025-10-30 09:14:36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不是唐山,也不是汶川,而是是……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不是唐山,也不是汶川,而是是…… 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最为严重的地震,你一定从未听说过!在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之前,有一场更加惊人的灾难悄然...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2025-10-30 09:12:30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汉朝。汉朝(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其历时415年,被分为两个时期,即西汉和东汉。下面将从多个方面...

​透过照片看历史:景希珍曾任彭德怀警卫,亲自护送彭总骨灰回北京
2025-10-30 09:10:25

​透过照片看历史:景希珍曾任彭德怀警卫,亲自护送彭总骨灰回北京

透过照片看历史:景希珍曾任彭德怀警卫,亲自护送彭总骨灰回北京 景希珍,生于1930年,山西省洪洞县人。1946年,年仅16岁的景希珍开始参加革命,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军,...

​历史故事—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
2025-10-30 09:08:19

​历史故事—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

历史故事—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 胡兰畦1901年出生于成都。1920年,胡兰畦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由于长得比较出众,又知书达理。成为许多男人追逐的对象。父亲将...

​河南大学:历史波澜中的坚韧与重生
2025-10-30 01:29:07

​河南大学:历史波澜中的坚韧与重生

河南大学:历史波澜中的坚韧与重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南大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百年传承,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正如任何一所历经沧桑的学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