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
胡兰畦1901年出生于成都。1920年,胡兰畦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由于长得比较出众,又知书达理。成为许多男人追逐的对象。父亲将她许配给了表哥杨固之,由于两人观念不合,两年后,他们便结束了婚姻。

不久,胡兰畦考入川南师范学校读书。1922年5月4日,胡兰畦加入恽代英在泸州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陈毅担任重庆《新蜀报》的主笔,并写出了大量思想激进的诗文。鼓舞这一代青年,其中就包括胡兰畦。她直接到报馆寻找陈毅,从此二人成了亲密的朋友。1927年,她投考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被录取编入女生队。1927年2月,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正式开学,陈毅也被派到学校任中共党团书记。胡兰畦与陈毅在军校重逢。
大革命失败后,胡兰畦代理汉口市特别党部妇女部长和武汉总工会女工运动委员会主任。1929年,她被蒋介石驱逐出国,远赴欧洲,并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胡兰畦也被关入女牢。在宋庆龄和鲁迅等人的抗议下,胡兰畦于三个月后获释。随后,她在法国发表了回忆录《在德国女牢中》,文章立即被译成俄、英、德、西四种文字,使胡兰畦的名声传遍了欧洲。
全面抗战爆发后,胡兰畦组建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并辗转于八个省的抗日前线从事抗战宣传。由于影响甚大,胡兰畦被国民政府军委会任命为少将指导员。
1938年初,胡兰畦率领服务团来到南昌。此时,项英、陈毅等人也在南昌组建新四军。自大革命失败后,胡兰畦与陈毅已经有十年没见面了,久别重逢,两人都格外高兴。
对于两人的恋情,传言是他们想结婚,但是党组织不同意,因为胡兰畦在国民党政府工作,如果结婚可能会暴露其身份。由于特殊情况,他们并没有结婚,陈毅对胡兰畦说,如果3年我们还不能结婚,我们就各奔东西吧。在三年多时间里,胡兰畦率领服务团的姑娘们,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被誉为“战地之花”“当代花木兰”。他和陈毅再也没有见过面。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当了市长。胡兰畦写信要见他,但是陈毅却没有见他,毕竟当时陈毅已经结婚生子。
此后,胡兰畦也没有再婚,1994年12月13日,胡兰畦在成都带着遗憾离世,享年九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