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饭真的是一日两餐吗 古人晚上吃晚饭吗

2025-10-31 03:35 来源:策古网 点击:

古人吃饭真的是一日两餐吗 古人晚上吃晚饭吗

还不知道:古人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什么来由?古代有“晚餐”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日三餐”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习俗。甚至在很多夜生活比较丰富的地区,到了深夜时分还会吃一顿“宵夜”,如果再算上“下午茶”就是“一日五餐”了。

虽然现在“一日三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但是“一日三餐”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如果从清朝末年开始算起,“一日三餐”的习俗到现在,也只不过才短短的一百多年。

实际上如果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一日两餐”才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习俗。朱熹曾在《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也就是说古人每天的第一顿早餐被称为“饔”;而第二顿饭也就是晚餐则是“飧”。

古人“一日两餐”习俗的由来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都一直秉承着“农业立国”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来说比较低,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时候,必须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法则。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农民,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所以每天除了干农活或者放牧之外,剩下的时间也就是吃饭和睡觉两件“大事”。由于古代并没有电灯,而普通人家又用不起油灯或蜡烛,所以人们在太阳下山之后就会上床睡觉。

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之后他们才会起床,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着一年又一年。实际上古人的这种生活习惯,完全符合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这种原始而落后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古人“一日两餐”习俗的主要原因之一。

1.争取更多时间进行劳作

相信大家都知道种地是一种靠天吃饭的职业。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可以多获得一点收成,但是遇到干旱或者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颗粒无收。所以古代农民只能尽量争取,在白天的时候多做一点农活。

这就会不断挤压吃饭的时间,这也是“一日两餐”出现的一个原因。古人吃第一顿早餐之前,其实已经至少劳作了2-3个小时。也就是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他们就会起床去田间劳作,直到吃早饭的时候才能休息一小会。

而吃第二顿饭也就是吃晚餐的时候,太阳也已经基本上要下山了。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填饱肚子之后也就会洗漱睡觉了。笔者认为古人之所以会“一日两餐”,实际上最基本的就是为了节省劳动时间。

2.节约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农民,一直都处于被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所以即使他们每天都辛勤劳作,而且在秋收之时也能收获大量粮食。但是这些粮食中的一大部分,都会被统治阶级以各种名目和理由收缴。

而辛勤付出的农民阶级,最后能够剩下的粮食也仅够糊口。如果遇到连年灾害粮食收成不好,农民的粮食就会所剩无几。所以他们为了能够生存,在不得已的前提下,只能够以“一日两餐”拮据度日。

笔者认为如果从缺少粮食的角度,去分析“一日两餐”的重要意义,其实总会给人一种悲凉之感。古代的农民们每天起早贪黑照料庄稼,但最后却获得个无粮可吃,或者说不得不以减少,用餐次数的方式来达到生存的目的。

3.生活习惯使然

由于古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慢,所以人们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也就是说当太阳彻底升起来之后,才会从被窝中慵懒的爬出来。所以古人吃的第一顿饭叫朝食,又称为“饔”,时间大概相当于早上9点左右。

“朝食”中的“朝”字,实际上是按照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位置,来判断时间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当太阳高度达到“隅中”时刻,就应该起来吃“朝食”了,又可以被称为“食时”,具体的时间大约为9点。而第二顿饭叫“鋪”又可以称为“飧”,大约是每天下午的4点左右。

此时太阳开始西斜黑夜也即将到来,基本上吃完晚餐之后就可以开始休息了。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至于悲谷,是为鋪时,”而“悲谷”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

《后汉书·王符传》中,也曾有:“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铺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这句话中的“朝铺”实际上,指的就是“朝食”和“鋪食”,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早餐和晚餐之意。

也就是说古代人的早餐,一般都是在9点左右吃。而晚餐则是在太阳落山之时,也就是下午4点左右进食。这不仅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而且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4.“一日两餐”习俗中晚餐竟是“食之余”

笔者认为关于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其实还有一点非常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晚餐即“鋪”或“飧”,往往都是将“朝食”所剩的食物,热一下然后当做晚饭来吃,这一点可以从《说文·新附》中获得重要线索。

《说文·新附》中“飧”作馂,即“食之余也”。如果从古人的饮食习惯上去分析,可以获知由于古代社会条件比较差,生火做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早餐基本上都是现吃现做而晚餐多吃剩食。

据《说文》记载:“饔,孰(熟)食也。”大概意思就是“朝食”,都是现生火现做饭。这就意味着与“朝食”相对的“飧”是“食之余”。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粮食稀少、物质资源匮乏的现实。

5.意识形态影响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除了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关系之外,其实还受到了古代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就是古人认为两餐之间为“昼夜”,所以在“朝食”和“鋪”之间,只能够劳作或者学习,如果睡午觉就是不合礼法的行为。

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大概意思是孔子的学生宰予在白天睡觉,这种做法让孔子大为光火。很多人也许会不理解,为什么只是睡个午觉,孔子就如此生气呢?

原因就在于孔子认为“昼寝”,不符合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昼寝”也必在两餐之间。宰予吃了睡醒了吃的做法,不仅浪费了最宝贵的时间,这种做法也会让一整天都白白被浪费。所以孔子才会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一日两餐”、“昼出夜寝”,完全符合古代人推崇的自然法则。他们认为人活在世上,要想健康长寿就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因违背自然规律而受到惩罚。还有就是这种用餐习俗,也完全符合古代的生产、生活。

白天的时候抓紧干农活,晚上的时候早点入睡,不仅可以增加劳动效率,而且也会让身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虽然古代人的平均寿命都不高,但是却很少有人因为正常劳动而死亡。这说明古代人“一日两餐”的用餐习惯,完全符合人类发展进程。

王公贵族的“一日两餐”,只是标榜传统的噱头

“一日两餐”对于贫苦的农民来说,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之外,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不起“第三餐”。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每天都从事,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体的消耗一定要比,养尊处优的王公贵族们更多。

但由于家庭比较贫困或者说,经常遇到青黄不接的状况,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之下,即使贫苦人家也想每天三餐,但由于实际情况不允许,所以也只好以“一日两餐”聊以度日。这其实都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所致。

而那些掌握了社会90%以上资源的王公贵族们,即使每天不参加体力劳动,也会过着锦衣玉食、奢靡腐朽的生活。他们之所以会遵守“一日两餐”的习俗,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日两餐”的正餐之外,他们还会吃点心、零食和水果。

而且如果从贵族们的每餐上来看,无论是早餐还是晚餐都特别丰盛。就算是一顿普普通通的“朝食”,各种粥品、主食和咸菜等,数量加起来就会超过二十几种。尤其是在吃晚餐的时候,动辄就会有十几个荤素搭配的菜品。

尤其是生活在皇宫内的皇族,他们的餐桌上更是数不清的山珍海味。所以他们每天只吃两顿饭,实际上就可以抵老百姓吃几天甚至几个月了。但这些皇族和贵族之所以会遵守“一日两餐”的用餐习俗,主要的原因就是标榜自己合乎礼法而已。

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王公贵族们就算“一日两餐”,也根本不会感受到挨饿的滋味。反之广大贫苦的劳动者们,“一日两餐”不仅吃不饱,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断顿。这其实就是封建制度,统治之下的悲哀和残忍。

“一日两餐”转变为“一日三餐”

事实上在我国秦汉两代以前,之所以会实行“一日两餐”的习俗,除了与物质资源匮乏有关系之外,其实还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认知息息相关。“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大意为天子和老百姓一样,每天只需要吃两顿饭即可。

笔者认为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人,之所以会遵守“一日两餐”的习俗。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粮食匮乏。如果贫苦人家也像贵族们一样挥霍无度,恐怕在断粮之后就只能等死了。

随着时间推移和朝代更迭,再加上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广大劳动人民所拥有的社会财富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前提下人们在用餐的时候,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吃饱吃好。所以才会逐渐由“一日两餐”转变为“一日三餐”。这种用餐习俗

结 语

笔者认为古人的“一日两餐”习俗,其实除了与最基本的生存法则有关系之外,其实这种习俗的根源就在于,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状态。但实质却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所致。

虽然这种“朝九晚五”每日两顿饭的习惯,看起来与现代人所推崇的养生有关系,但古人却未曾有过此种想法。他们只是依照最原始的生活习俗,以及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去做事。笔者猜想如果他们的粮食足够多,相信也一定会选择“一日三餐”。

【参考文献】

李开周《从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

辛羽《一日三餐始于何时》

谢芳琳《谈谈古人的饭食》

相关标签:

​海昏侯墓地址在哪里(海昏侯墓中一共出土了多少黄金)
2025-10-31 03:33:33

​海昏侯墓地址在哪里(海昏侯墓中一共出土了多少黄金)

海昏侯墓地址在哪里(海昏侯墓中一共出土了多少黄金) 2000多年前的古墓 2011年2月,江西南昌大塘坪乡观西村,一个名为墩墩山的不起眼地方,几位村民发现了一个昨晚才被挖出来的...

​宋朝公务宴会作为当时社会潮流 他们的钱又是怎么来的
2025-10-31 03:31:18

​宋朝公务宴会作为当时社会潮流 他们的钱又是怎么来的

宋朝公务宴会作为当时社会潮流 他们的钱又是怎么来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官方吃饭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封建朝代的古人也曾有过公款吃喝的矛盾,...

2025-10-31 03:29:04

​中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欧洲人口损失惨重,历史进程为此改变!

中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欧洲人口损失惨重,历史进程为此改变! 前言 发生在中世纪欧洲的一场巨大的癌疫一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生态灾难。它不仅流行极为迅猛,而...

2025-10-31 03:26:49

​《黑袍纠察队》简述漫画版人物历史及所属团体

《黑袍纠察队》简述漫画版人物历史及所属团体 亚马逊的《黑袍纠察队》第三季将引入全新角色「士兵男孩」,由《邪恶力量》主角詹森·阿克斯扮演。与此同时,第三季似乎也会深入...

2025-10-31 03:24:34

​历史上的蚩尤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上的蚩尤到底是什么人? 蚩尤 5000多年前,黄河下游的冀州平原上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惨烈大战,作战的一方是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黄帝,另一方则是来历不明、却具有神奇本领...

​历史上的11月2日:风云变幻中的重要时刻
2025-10-30 09:27:11

​历史上的11月2日:风云变幻中的重要时刻

历史上的11月2日:风云变幻中的重要时刻 历史上的11月2日。这一天,曾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也见证了许多英雄人物的诞生与陨落。在此,我将带您一起回顾这一天的历史瞬间。...

​皇太极与海兰珠:历史都承认的偏爱和例外
2025-10-30 09:25:05

​皇太极与海兰珠:历史都承认的偏爱和例外

皇太极与海兰珠:历史都承认的偏爱和例外 宸妃的崛起:海兰珠的命运 海兰珠,一个生于蒙古草原的女子,命运却在与皇太极的相遇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出身博尔济吉特氏,...

​1582年10月,历史上消失的10天
2025-10-30 09:22:59

​1582年10月,历史上消失的10天

1582年10月,历史上消失的10天 在开始之前,请各位同学打开手机日历,翻到1582年,安卓手机用户会发现1582年10月没有5号-14号 安卓手机用户1582年10月少了5号-14号 苹果手机用户会发现1...

​山水画卷中的烟台三仙山:自然奇景与悠久历史的结合
2025-10-30 09:20:53

​山水画卷中的烟台三仙山:自然奇景与悠久历史的结合

山水画卷中的烟台三仙山:自然奇景与悠久历史的结合 烟台三仙山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湾南岸,是一个以山水风景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胜地。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烟台三仙山的...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炀帝开凿的,这是一个最容易错误的历史常识
2025-10-30 09:18:47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炀帝开凿的,这是一个最容易错误的历史常识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炀帝开凿的,这是一个最容易错误的历史常识 谁说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一个人的功劳?这个”历史常识”,怕是要重新认识一下咯!就像现在的网红打卡地,哪个不...

​中国历史常识:努尔哈赤
2025-10-30 09:16:42

​中国历史常识:努尔哈赤

中国历史常识:努尔哈赤 明朝初年,住在祖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满族的祖先),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的女真奴隶主为了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发动对其他部落的掠夺战争,弄得人民...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不是唐山,也不是汶川,而是是……
2025-10-30 09:14:36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不是唐山,也不是汶川,而是是……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不是唐山,也不是汶川,而是是…… 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最为严重的地震,你一定从未听说过!在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之前,有一场更加惊人的灾难悄然...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2025-10-30 09:12:30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汉朝。汉朝(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其历时415年,被分为两个时期,即西汉和东汉。下面将从多个方面...

​透过照片看历史:景希珍曾任彭德怀警卫,亲自护送彭总骨灰回北京
2025-10-30 09:10:25

​透过照片看历史:景希珍曾任彭德怀警卫,亲自护送彭总骨灰回北京

透过照片看历史:景希珍曾任彭德怀警卫,亲自护送彭总骨灰回北京 景希珍,生于1930年,山西省洪洞县人。1946年,年仅16岁的景希珍开始参加革命,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军,...

​历史故事—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
2025-10-30 09:08:19

​历史故事—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

历史故事—胡兰畦与陈毅相约“互等三年” 胡兰畦1901年出生于成都。1920年,胡兰畦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由于长得比较出众,又知书达理。成为许多男人追逐的对象。父亲将...

​河南大学:历史波澜中的坚韧与重生
2025-10-30 01:29:07

​河南大学:历史波澜中的坚韧与重生

河南大学:历史波澜中的坚韧与重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南大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百年传承,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正如任何一所历经沧桑的学府,河...

​五国伐齐:历史背后的战略与智慧
2025-10-30 01:26:52

​五国伐齐:历史背后的战略与智慧

五国伐齐:历史背后的战略与智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权谋与智谋交织。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重要的历...

​【重磅】冯潇霆退役,揭秘他在国足中后卫历史排名!
2025-10-30 01:24:38

​【重磅】冯潇霆退役,揭秘他在国足中后卫历史排名!

【重磅】冯潇霆退役,揭秘他在国足中后卫历史排名! 近日,足坛传来重磅消息,原国足队长、广州队中后卫冯潇霆在临沂足球全明星赛上正式宣布退役。这位大连籍球员的退役,无疑...

​中国航母:名字背后的历史与期待
2025-10-30 01:22:23

​中国航母:名字背后的历史与期待

中国航母:名字背后的历史与期待 自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以来,中国的航母事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短短几年间,我国相继迎来了两艘国产航母,并且这两艘...

​儿童画教程|开启历史文化之旅辉煌的丝绸之路
2025-10-30 01:20:08

​儿童画教程|开启历史文化之旅辉煌的丝绸之路

儿童画教程|开启历史文化之旅辉煌的丝绸之路 课程准备 1.课程类型 综合创意绘画课程 2.参考课时 90分钟 3. 工具材料 卡纸、记号笔、水彩笔、剪刀、胶棒 课程构思 在今天的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