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炀帝开凿的,这是一个最容易错误的历史常识
谁说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一个人的功劳?这个”历史常识”,怕是要重新认识一下咯!就像现在的网红打卡地,哪个不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心打造?大运河这条”水上巨龙”也不例外!
想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老祖宗们就开始忙活这件大事了。吴王阖闾这位”工程鬼才”,为了打通南北水路,那可是拼了老命。开凿胥河连接太湖和长江,修建邗沟打通长江和淮河,这操作可以说是”赢麻了”!《越绝书·吴地传》里的记载,就是最证据,那时候的”古吴故水道”,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网雏形了。

到了战国时期,魏惠王这位”运河接力选手”又来了。他一看这水路不够给力,立马上手开凿鸿沟,把黄河、济水和淮河都串一块了。这事儿《史记》都给记上了,”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铁证如山啊!

秦汉往后,这条运河就像是接力跑一样,哪个朝代都来添砖加瓦。汉朝把鸿沟改名叫”汴河”,还给它做了次”大保养”。南北朝时期虽然天下大乱,但这运河照样是”打不死的小强”,连东晋北伐都靠它来运输军需呢!

等到隋朝时候,隋炀帝做的事儿,说白了就是给这条”老水路”来了次大翻新。就像咱们现在翻新二手房一样,装修是费了不少功夫,但房子的地基可不是你打的啊!通济渠、永济渠啥的,说到底就是个”升级版”。

到了元朝,因为黄河闹脾气改了道,他们又给运河动了个”大手术”,开了会通河,这才有了现在这条笔直的京杭大运河。顺带还开了胶莱运河、济州河这些”支线”,把整个系统都给优化了。

所以啊,这条1794公里的”水上巨龙”,压根儿就不是哪个皇帝一个人的功劳。它就像是一部”集体创作”的史诗,每个朝代都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笔墨。要说最大功臣,那可得算咱们春秋时期的吴国老祖宗们。隋炀帝?充其量就是个”后期制作人”,把前人的作品重新包装了一下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