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军统女特务枪决时被紧急救下,她到底有何身份?
1951年,为了有效地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打击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就在这时,一个叫王化琴的女教师的经历被扒了出来,她本人在军统局呆过,父亲还是大地主,经过审核,被判处死刑。
马上要执行时,昭化监狱突然收到了一封来信,执行没有进行。
写这封信的人是谁?里面又写了什么?这个女特务究竟是什么人呢?
一、什么样的信救了她?
信中提到,王化琴有进步思想,是迫不得已才加入了军统。
在军统时,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多名地下党的同志,逃过了敌人的抓捕。
王化琴是军统特工是事实,但也一直有进步倾向。希望组织根据事实,对王化琴宽大处理。
当地党组织对信里的信息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取证,认为情况属实,最终对王化琴进行了改判。
让监狱停止执行的这封信,是一个叫康乃尔的写的,他就是当年被王化琴冒险救下的地下党员之一。写信时他是四川省副省长。
康乃尔出生在四川南充,1937年在四川大学读书时加入了共产党。领导和发动进步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曾任中共成都市委学生委员会书记、青年部部长,常常组织学生的抗日活动。让国民党当局非常恼火。
1940年春,由于各种天灾人祸,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粮食严重短缺。
国民党的官僚政客们却大量抢购囤积粮食,使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导致了3月13日的抢米事件。
对于这个事件,当局定性为反政府行为,为了震慑普通百姓,国民党开始大规模抓捕共产党人。
国民党当局把康乃尔视为眼中钉,在此次大规模抓捕共产党中,康乃尔是重点要抓捕的人。
5月的一天下午,康乃尔和其他几名共产党人,以打牌作为掩护,在一个茶馆接头。
然而,他们被跟踪,行动已经暴露了,军统准备秘密实施逮捕。
王化琴看到了逮捕令,上面有康乃尔的名字,她吓了一跳,马上就是想到一定要通知到他。
但她出不去,也没办法用其他方式联系,王化琴急得团团转。
眼看着行动的时间就到了,王化琴突然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吐了一大口血,吓得大家赶紧送她去医院。
到了医院,王化琴骗跟着的两个女特工,说是要去卫生间,就跑出医院,直奔茶馆。
上了二楼,看到康乃尔正在打牌。王化琴稳了稳神,拍着康乃尔的肩膀说换我来。
康乃尔愣了一下,即刻明白过来,立即与其他同志从后门离开,逃离了军统特务的魔爪。
解放后,他历任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团中央秘书长、西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副省长、四川大学校长等职。
王化琴是军统女特务,那她为什么要救康乃尔呢?
一、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化琴1914年出生在四川广元的一个富裕人家,她父亲王连山还在刘湘部队中任过军需官。
王化琴从小就很聪明,五岁被送去读私塾,初中在南充读书,成绩拔尖。
高中毕业,不光考入了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掌握了英、法、俄、日四国语言。还在1935年,被派到日本留学。
1937年,抗战爆发终止了王化琴的留学,离开日本回国。回国后,在国民政府任职,是成都市公民训练班的班主任。
王化琴在南充读初中时,曾被父亲托付给康乃尔一家照顾,便与康家兄弟结下了友谊。
王化琴的高中是在上海读的,而那时的康乃尔正在上海读大学,对她非常照顾,二人的情义进一步深厚。
王化琴从日本回成都时,康乃尔也在此地做地下工作。受康乃尔的影响,王化琴积极参与传播抗日主张各项活动。
王化琴1937年8月,到了延安,进入抗大瓦窑堡分校学习。
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阎锡山希望中共派一批政工人员到他的战区搞宣传鼓动。
王化琴被派到去做了政治教官。正好赶上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大胜后,日军气急败坏,合围徐州。为保存实力,中国军队主动撤离徐州。
王化琴随部队一起撤离,途中与部队走散,只能跟随普通百姓继续前行。
徒步走了一个多月,总算到达西安。然而,并没有如愿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吃住都没有着落。
这时,忽然看到了“战干团”的招生广告,就去报了名并被录取。
不久,一个军统局少将专员来视察,发现王化琴是大学生,就对她说,可以介绍她到重庆,那里是抗日大本营,更有用武之地。还写了条子,让她到重庆总部报到。
王化琴家在四川,可以抗日,还可以回家,听了少将的话很高兴。
也是她的这个选择,使她成了真正的国民党女特务。
王化琴入职军统后,搞日语密码研究,还授了上尉军衔,化名王坎恳。
康乃尔一直从事的是秘密工作,王化琴并不知道康乃尔的真实身份,还像以前一样与康乃尔来往着。
之后就是前文提到的智救中共地下党员。
王化琴救了康乃尔等人,她的外出却引起了军统的怀疑。他们认为,此次抓捕十分秘密,消息不应该被泄露。
因此军统开始调查她,还成立调查组。组长就是介绍王化琴到重庆来的那位少将专员。
因为怕自己受牵连,也因为王化琴的家庭背景,证据也不确凿,最后王化琴被关了6个月的禁闭,就不了了之了。
之后被调到了老家广元的邮电所担任所长。
军统生涯让王化琴感觉疲惫,她不想再与政治与联系,就辞职去了泸州。
三、脱离军统后怎么样了?
到了泸州,王化琴的外语才能,让她在泸州中学找到了工作,还认识了校长陆长明。
她们两人一起工作,日久生情,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她们回到了广元老家,夫妻俩都在昭华县立中学任职。
这时的王化琴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家庭美满,开启了新的人生。
然而,这样的生活在1951年戛然而止。一场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查出了王化琴的污点,成了被镇压的对象。
王化琴在昭化监狱被关押了24天,最终被判处死刑。
然而,在她即将被执行的时候,昭化县监狱收到了那封改变她命运的信,使死刑改判成了管制3年。
王化琴出狱后,组织上要求陆长明与她划清界限。陆长明考虑再三,选择了与王离婚。
离婚后的王化琴下放到了广元市保伦镇的农村,与一名农民罗顺才结了婚,成了农民。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带着一双儿女,日子过得很辛苦,精神上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直到1982年,王化琴被平反,30年的冤屈得以昭雪,她重获了尊严。
王化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说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了!
后来又被保伦中学聘任,重返讲台,继续她的英语教学。
王化琴在1984年查出患了食道癌,1985年3月16日病逝。享年71岁。
结语
王化琴的一生,命运起起落落,坎坷多多。她的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个体都有着无法预知的命运。但人的信仰和精神,永远不能变。
她曾经身处特务的行列,却没有成为
人民的敌人。她的遭遇和经历,让她成为了一位传奇人物。
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会永远记得。
参考资料
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1212/c85037-2894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