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油画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时任115师师长林彪
参战人员: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副主任肖华、供给处长邝任农
343旅:旅长陈光、 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政训处主任唐亮
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吴法宪
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
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
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参谋长兰国清
688团:团长陈锦秀、副团长田守尧
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注:八路军115师兵力12000人。

八路军凯旋归来
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此时,侵华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大同及周围各县。

战前115师干部动员会
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21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22日,日军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并派战车、飞机助战,受到第二战区守军第七十三师、独立第八旅、第八十四师的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使日军连续三天的进攻并无进展。在东跑池指挥作战的三浦敏事,急电师团长坂垣征四郎派兵增援。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阎锡山命傅作义率两个旅增援,并致电朱德(总司令)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 于此,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

平型关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