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尚长荣有什么故事?
尚长荣老师,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第三子、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老艺术家、京剧名家、当代最具有盛名的净角艺术家、上海京剧院演员、京剧名净。
他是豪雄柔情的霸王、他是粗中有细的张飞、他是铮铮铁骨的魏征、他是为民请命的于成龙、他是多疑爱才的曹操,他是京剧舞台上的“花样人生”、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尚长荣。尚长荣1940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大哥学习武生、二哥学习青衣花旦,尚长荣五岁就登台、十岁在吴素秋师姐的建议之下、开始学习花脸。他先是跟着父亲荣春社的耿明义先生学习基本功,之后又拜陈富瑞、苏连汉、李克昌、侯喜瑞等名师学习花脸。说到拜师花脸名家侯喜瑞,这里边还有点小坎坷。1954年的时候,自己父亲就让自己要拜侯老,那么侯老当时呢婉言地谢绝了,直到1960年、侯老才肯收自己这个学生。那么第一天上课,咱们爷俩来、先耗耗山膀,一看自己这五分钟纹丝没动,嗯、说了自己两字、还行,再说一句“小子、前几年你要拜我、我没收,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自己说我哪儿知道啊,我怕你是公子哥、吃不了苦。第一出戏就是《坐寨盗马》;第二出戏《取洛阳》,自己觉得我自个儿才开窍、我才知道什么是架子花脸,应该怎么演、基本功怎么做、嘴里怎么念、脸上应该怎么去表演,自己才开窍。尚长荣得名师教导、自身刻苦学习,并且一直在父亲的剧团实践演出。这一时期他演出的传统戏《取洛阳》、《牛皋下书》、《连环套》、《牧虎关》等等,还有和父亲同台演出《失子惊疯》、得到了京剧界的好评,被认为是一个传统技艺扎实的优秀青年花脸演员。1959年父亲尚小云响应国家号召,举家前往西安工作,尚长荣毅然决定与父亲同去,也就是在西安,他刚刚开始的京剧现代戏创作演出逐渐成熟。自己最早演现代戏呢,是在1958年排了一出《不死的王孝和》,自己第一个现代戏的人物 国民党的宪兵队长、杀害王孝和烈士的凶手,那时候真没辙,不知道怎么好。1963年底陕京主创的剧目是《延安军民》,分配自己的角色呢、是连长张志勇,那次是第一次深入到工农兵、深入到军营的第一次体验生活,受益匪浅。《延安军民》之后,是《秦岭长虹》、让自己担任党委书记阎兴,为了《秦岭长虹》,深入到大渡河、当时是成昆铁路大三线到那儿去生活、生活了两个月,那段生活真是难忘。
是不是从这儿开始,给他送了一个“抒情花脸”的称号,是这个角色开始的吗?是的,这个抒情并不是小资的那个抒情,实际上有深情有豪情有激情,还有浓浓的人的品格品德之情,演现代戏跟传统戏最好是达成对立的统一。正当尚长荣在京剧现代戏上开始绽放光彩的时候,1976年4月父亲的去世、使他痛苦不堪,借酒消愁。10月,“四人帮”粉碎的消息传来,尚长荣重新振作,每天喊嗓不辍、勤练武功,寒冬一过、尚长荣就马不停蹄的接连上演新戏,京剧唱段《周总理又回延安城》、现代戏《平江晨曦》、新编历史剧《射虎口》等等,都受到了好评。1983年他在上海演出《射虎口》时还听到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评价。当时请了好几位老大哥们来看戏啊。贺永华先生、赵文奎先生、刘斌昆先生、俞振飞先生全都来了。俞先生说,长荣啊、我在台上看出来,你有你们老爷子的风度啊。自己第一次听到了,确实如此、现在回忆起来、演戏的思路理念,是受自己父亲艺术追求、他的艺术道路的影响是很深很深的,那时候就是印证和坚定了自己艺术追求的路数是可行的。1984年尚长荣被任命为陕西省京剧团团长,他带领剧团排演了新编历史剧《张飞敬贤》、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张飞。《张飞敬贤》这个戏不同于京剧舞台上常演的《三国演义》的这些个剧目,这出戏的张飞全都是文扮,头场是官衣啊、三场也是官衣啊,像这样的张飞没有过的,这出戏张飞的、无论是唱腔和表演上 调动了传统戏、所有张飞戏的手段,既有他的勇猛、又有他的诙谐、朴素朴实,知错认错改错的很可贵的这个个性的展现。1984年,尚长荣来上海参加全国著名中青年京剧演员交流汇演,与上海京剧院的老旦演员王梦云合作演出了《李逵探母》大获成功,这次愉快的合作、让尚长荣感受到了上海京剧界良好的创作氛围和创新意识,也为他后来加盟上海奠定了基础。1987年好友史美强向他推荐了一个剧本、《曹操与杨修》,剧本中的曹操形象与以往传统京剧舞台上的曹操形象有着天壤之别,尚长荣敏锐的意识到这是很好的一次创新机会,但是要把这样一个剧目搬上舞台、要想达到最佳的排演效果,演员和团队是最为关键的,权衡再三、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出戏不在陕西排。
自己选择了上海,选择了上海是个未知数,要闯、所以就坐着绿皮火车,听着命运,夹着剧本夜闯潼关、潜入上海滩,那么王梦云大姐带着自己,就到当时上海京剧院的院部、二楼,敲响了门环,见到的是正副院长三个人,正院长马博敏、副院长黎中城、孔小石。马博敏说:“他拿着剧本来,他说《曹操与杨修》这个剧本,我希望能在上海排。”黎中城言,“自己当时是管创作的副院长,然后自己当晚就去看,看完了马上给马博敏、又给了孔小石,我们三个人都看,看了大家一致认为尚先生推荐的剧本真不错,定了以后我们就马上跟他联系,说我们准备排、而且要请你来排,一拍即合”。上海京剧院为《曹操与杨修》配置了最优秀的原创团队,但是创排过程依然艰辛,尚长荣不停的在西安与上海之间两地奔波,排练环境艰苦、剧本反复修改,本来邀请了北京的李紫贵来担任导演,但没多久、李导因为家庭原因辞去了导演职务,上海京剧院又请来了本院的马科担任导演,而马科导演一上来的排练方法就让尚长荣大吃一惊。马科导演要求全部做小品,对词、不准上韵,用普通话、必须得进入人物,你必须是用普通话、念出曹操的身份情感,“大汉丞相曹操率领、督护将军曹子廉、陈济太守夏侯惇、中郎将许褚、晋阳侯张辽,什么郭嘉墓庐,明月之夜兮、短松之冈,悲歌慷慨兮,你必须要这样啊,不是话剧、也不是生活语言,你必须是曹操的语言,“悼我郭郎”,这样对着对着,人就进入了那个历史长河、进入了境界了,就中魔了,每一个人是、哎呀 你我相见恨晚呐,杨俢说我生也晚那、哈哈哈、中了魔了、附了体了,这样三五天之后、大汉丞相曹操 率领都督将军曹子廉、你陈济太守夏侯惇、中郎将许褚、晋阳侯张辽、李典、乐进,一上韵 进入上韵、马上这个氛围气氛、这个凝重的、比当初上来就是用韵白来替代你的这个感情内在要好得多啊,先开掘你的内心情感、把牢了,你再用韵白、这样的方法、这样开掘,启发演员、塑造人物,更加强化运用我们湖广音中州韵,这个韵白的升华、是有好处的。现在不是有一个最后一场,斩台上啊,最早的一稿是三个人连唱,曹操、鹿鸣女、杨修,成了二进宫了、对唱了,然后鹿鸣女跳涧,说这个太俗了,现在改成两个人的对话、心灵的碰撞,当时觉得这个很新颖,但是有一怕、怕成了话剧,可是排到这儿就进入了角色,已经不能用语言和声音来表达了,最后可惜你、不明白,你怎么不明白啊,就是用这个拍腿,这是没有语言胜似语言。这个戏排到响排了,开始研究服装和化妆,自己是求教于两位化妆师,一位化妆师是西安话剧院 姓杜,自己说西影、我再请一位化妆的朋友,两位化妆师一块儿研究,他说京剧舞台上、戏剧舞台上,曹操的形象、从美学上来讲,是独一无二的,红袍、乌须、黑冠白面。说这个你不能动,至于你的脸,传统戏的曹操、我们就用的大白脸,他说这个白是属于冷白,能不能在暖字上下点功夫,一字值千金。暖白有一点皮肤色,那么眉毛眼睛怎么办呢、三角眼有点太奸了,圆的长、可以睁开眼睛、也可以眯眼,这个眯眼、是老谋深算,而不是奸诈的那个样,老谋深算、探头眉改成剑眉,法令纹、直着往下 深谋远虑,几乎这些个线条跟传统的没有矛盾、只是位置做了点微调,唯独改动最大的一点、自己把丞相的唇上痣给他挪位了,挪到眉上一颗痣,相书说眉上有朱砂痣者 主大贵也,汉大丞相肯定是大贵人呐。在京剧《曹操与杨修》的排演中,有很多的创新,除了排练新颖、改变脸谱,还创造性的糅合了很多话剧和电影的创作手法,还有诸如各国商人说着南腔北调、京剧舞台谢幕竟然用流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等等,这在以往的京剧舞台上是不可想象的,但如此大的创新、观众会否接受呢,1988年、《曹操与杨修》在天津首演。1988年的冬天、在天津首演,当时在谢幕的时候,我们好几个人全都哭了,全都哭了、观众哭了、新闻媒体朋友们哭了,第二天专家评委的评论会、有的是掉眼泪了、有的是拍桌子,我们等这样的戏等了多少年了,都是这样子。马博敏讲:“一面市整个文艺界就震动了,还有这样的戏、有这样的京剧、有这样的传统戏、有这样的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理解,很震惊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艺术家非常非常认同这个剧,曹操不是一般的曹操、杨修不是一般的杨修,《曹操与杨修》这个戏不是一般的京剧,以至于后面就得出一个、那是里程碑式的了,所以尚长荣演了一个非常立体的现代认识的曹操。”毛时安说:“这个曹操是一个心理过程非常复杂的人物,长荣毫发毕现的展现了极其细腻的、深入到他内心肌体深处的、展现了曹操这个心理过程。”所以这个戏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一下子他们上海京剧院打了一个翻身仗,尚长荣先生也在上海乃至于在全国有了一个非常光彩夺目的亮相。
《曹操与杨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尚长荣名满全国,取得了诸多的荣誉。1991年、他为了实现京剧理想,放弃陕西京剧院团名誉团长的职务、加盟上海京剧院,当了一名普通的演员,开始了他在上海的光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