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岩,当年南流江畔一处胜景,有桂林山水之称,还有历史故事
金秋时节,我随玉州区作家团来到了水月岩采风。
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洞口,即看见明朝时玉州进士陈懋篆写“水月岩”几个红色的大字,而壁上有许多诗人留下了诗句,而最具代表的“洞门遥与水门映,半月还成满月浮。”的优美诗句把水月岩美景描绘成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导游说当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来过这里,并在《粤西游记》中称水月岩有“两洞”“四胜”“双流”“三窦”。当年的徐霞客已经把水月岩的美景用简单的八个字描绘了。
水月岩中有一个暗洞,名叫“藏过朝”,分明洞和暗洞两段。山顶有一个通漏的小洞,日光透过小洞洒下了,好比溶溶月色。它名字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明惠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曾经在这里避过难,后来当地群众就称它为“藏过朝”。
观音洞是象一片开阔的舞台,无头观音立在洞内一角,想着当年明惠帝在这里跪拜无头观音,是否为自己的遭遇而泪流满面。
水月岩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的象飞禽走兽,有的象海底动物。几个大厅又宽又高,这鬼父神功造就的天然舞台,一定让明惠帝过上逍遥的避难生活。
关于水月岩的传说故事,我们已经无法考究,但我们尚可以看从外景看到了传说之一:水月岩的明洞敞开宽阔,形似半月,与路峒江的水影构成满月,故名水月岩。而另一个传说更无法考证,但我们还是愿意记住这个传说:水月岩原来没有名称,自明惠商在此避难,寓意他的帝业如水中月,镜中花,故名水月岩。
水月岩有着与桂林七星岩以及北流的沟漏洞共同的地方,但又其优越之处,它有巨大的岩洞广场,仿佛上天给予的好舞台,又如清凉无比的仙床,洞洞相环,洞天之外还有胜景,处处给让你收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