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三虚 :《三国演义》处理真实历史与虚构的方法
小说《三国演义》在总体上是有其历史依据的,主要内容即书中的历史大事件,三国历史的总体走向,主要人物等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但是,它绝对不等同于史书,里面有大量的改动甚至虚构。
纯属虚构情节的如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借东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皆于史无证,这些内容都是作家为小说情节或人物性格塑造服务而虚构的。
《三国演义》对实有的历史事件也常常有意改变,甚至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比如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著名章节,而据《通鉴》记载,“空城退魏兵”的是南朝刘宋洮南太守萧承之,这里的“魏”也不是曹魏,而是北魏。
小说第九十五至九十六回写马谡失街亭,是司马懿攻克街亭,而《三国志·曹真传》记载,攻克街亭的是曹真,其主将是张郃。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言周瑜“性席恢廓”,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却气量狭小,以至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历史上,鲁肃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物,孙权也将他比为为光武帝刘秀建策创立东汉的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但他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一个老实巴交、窝囊无用的低能儿。
《华阳国志》等史书载张飞礼敬文士、智勇兼具,甚至写得一手好字,不是小说中的偶尔“粗中有细”的嗜酒莽撞的粗豪武夫。
另外,把督邮捆起来,痛打二百杖的是刘备,《三国志·先主传》有明文记载,“先主……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弃官亡命。”小说中则将鞭打督邮的事遗置给了张飞。
斩华雄的是孙坚,移置给了关羽。
单刀赴会者是鲁肃,关羽在此事中表现狼狈,小说完全掉了个头。
……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引人入胜的情节等大多是作者虚构的。
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在处理历史与虚构的关系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小说对史事的改动和虚构,有利于表现拥刘反曹的倾向,更有利于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