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是怎样描写元朝的,而蒙古人,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历史的呢
外蒙古,现在一般指蒙古国,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是一个内陆国家。在蒙古人崛起之前,蒙古草原曾经被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所统治,大唐王朝也曾在此设立安北都护府,统治着这片土地。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蒙古也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一个民族的名称。
而现在的蒙古人,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历史的呢?
在蒙古国的历史教科书中,他们认为蒙古人的祖先是匈奴人,鲜卑和柔然等古代游牧民族也是蒙古族裔。蒙古国人认为他们是古代游牧民族政权的继承者。这一观点也等到了蒙古国人民的普遍认同,他们觉得蒙古拥有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
蒙古国历史教科书封面
蒙古国的历史教科书是怎样描写古代中国的呢?在蒙古国的历史书中,关于古代中国的内容,也是从夏朝开始到清朝,这一顺序。他们对古代中国的定义是与游牧文明相对应的定居文明,所以在历史书中的描述也会突出突出游牧民族与定居文明的差异和对立。
蒙古国历史教科书
那么,蒙古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是怎样描写元朝的呢?
在蒙古国的教科书中,元朝并不在中国的王朝顺序里面,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元朝是中国的历史。他们的历史教科书中这样写道:“蒙古帝国在蒙哥汗之后分为四大汗国,其中之一是大元国。”“1271 年,忽必烈汗建立大元国。1279 年占领南宋,将全部中国纳入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他们对有关于元朝的论述如下:
在蒙哥汗去世之后,成吉思汗的后人对于汗位的争夺加剧。如果之前的争夺是发生在窝阔台与托雷家族之间的话,那么这次就是发生于托雷之子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之间的竞争。经过多次的军事斗争,忽必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他并未驻扎于哈拉和林,而是开平。
在尚未完全征服中国之前,1267年,忽必烈建立了一座新都城──大汗之城,也就是大都。而开平则变成了上都。
由此,蒙古帝国的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也是因为在地理上蒙古远离主要商队与海上路线。此外,这也是为了进一步统治中国,以及利用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征服其他国家。
1271年,忽必烈将他的王朝改为汉名“大元”,这也是他以汉治汉的计划的一部分。但与其说它是一个中国王朝不如说是蒙古王朝,因为在保存宋朝与金朝的行政体系时,它仍然主要依赖于蒙古的军事贵族。而且在这个行政体系下汉人所占的位置不是那么重要,儒家思想也逐渐失去它作为国家宗教的作用。
元朝的出现也是因为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在16世纪末,察合台,旭烈兀与金帐汗国实际上已经分离出去了,他们取得了政治与经济的独立,并很快瓦解了。
蒙古国历史书中的蒙古帝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