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明朝海军,为何能成为世界第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只海军,令世界各国闻风丧胆,它就是明朝水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更是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据很大的一席之地。中国是大河文明,在这样的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明朝的水师数次击败了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和西班牙葡萄牙等以海洋文明著称的国家,可见明朝水师的强大。而朱元璋更是凭借水师的力量,控制整个长江流域,统一南方,建立了明朝的根基。
明朝水师编队
明朝水师总论
明朝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 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元末朱元璋渡江战役和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立国近三百年,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可惜中国古代军事向来重陆战轻水战,因此明朝水师的光辉也就因此而淹没了。事实上明朝水师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如《郑和碑记》记载:"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故大扬华夏国威。明朝中后期海防空虚,但经过戚继光整顿,明朝水师重新焕发了战力。
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东来,本想将澳门纳为殖民地,但明朝水师在珠江口海战中将其重创,使其打消念头转与中国通好。16世纪末日本发动侵朝战争,明朝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大败日本舰队。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末期,明朝水师依然在澎湖之战与料罗湾海战中将荷兰殖民者击败,17世纪中叶更是一举攻占荷兰控制下的台湾。
水师装备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由此可见,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
主力战船
明代大福船
明朝水师的装备,主要以福船为主,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是指一号和二号。按曾在1560年取得数次大胜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
郑和舰队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经过南海、东太平洋、印度洋,到达东南亚、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 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郑和舰队宣扬了明朝国威,扩展海外贸易,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并且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再没有此类的壮举。
战无不胜
1.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在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陈友谅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水战迎战朱元璋。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次水战,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
屯门海战
2.屯门海战(或称珠江口海战),明正德16年(1521年)由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在屯门地区抗击佛朗机(中国古代指葡萄牙)人发动的战争,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
3.西草湾之战(或称茜草湾之役),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在广东西草湾明朝水师与佛朗机(中国古代指葡萄牙)海军发生了一场海战,以明水师胜利告终,葡萄牙人逐渐放弃用武力迫使明朝开关贸易。
4.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1598年),在明朝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水师同日本水师,在朝鲜半岛露梁以西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史称露梁海战)。最终全歼日本舰队,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三百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5.万历三十年(1602年),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争夺东方殖民地。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舰队占领澎湖,明廷下令福建巡抚南居益将荷兰人赶出澎湖,发动了澎湖之战。但荷兰人的战舰封锁了漳州海口,明朝水师无法出动。天启三年(1623年)11月,南居益故意邀请荷兰人前往厦门谈判,在宴会上囚禁荷兰代表团,并乘机袭击烧毁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兰战舰。天启四年(1624年)2月,福建巡抚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下令明军渡海出击收复澎湖。但荷兰军队依仗坚固的工事与战舰顽抗,澎湖久攻不下。7月,南居益又派出火铳部队支援,明军发动总攻,一直打到风柜仔的红毛城下,然后双方又形成僵持的局面。8月,明军再次兵分三路,直逼夷城,荷兰人势穷力孤,不得不撤离占领了两年的澎湖。明朝取得了澎湖之战的胜利,成功收复了澎湖。
6.1633年7月,荷兰台湾总督普特曼斯率领十三艘荷兰战舰,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明朝沿海发起了进攻。荷兰人提出中国方面立即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贸易,只能与荷兰人单独贸易,否则将继续开战,此无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绝,参战的荷兰舰队9艘以及荷兰招揽的50多艘海盗舰队全军覆没。料罗湾海战是荷兰人在远东空前的惨败,郑芝龙的水师最终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当时凡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郑芝龙的令旗,否则将被抢劫。从此荷兰人每年向明朝船队缴纳12万法郎的进贡,才可以保证在远东水域的安全。这对当时欧洲的海上霸主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
7.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后直取台湾。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荷兰在台湾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衰落
明朝中期,曾经强盛一时的中国海军迅速衰落,使明帝国在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安全空间急剧萎缩。并由此改变了东半球的力量格局,影响了整个世界近现代史的进程。
人员的减少,舰队的缺损,海防线内缩这些技术层面的表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总结
历史上的明朝海军强盛一时,可惜最后衰落了,如果能够维持之前的规模,相信近代的惨痛事件不会发生,只可惜天不遂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