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溶胶(食用胶有哪些)
食用溶胶(食用胶有哪些)
食用胶(hydrocolloid)也称亲水胶体、水溶胶,是能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如羧基、羟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黏稠、滑腻的溶液或凝胶。在食品加工中起到增稠、增黏、黏附力、凝胶形成力、硬度、脆性、紧密度、稳定乳化、悬浊体等作用,使食品获得所需要各种形状和硬、软、脆、黏、稠等各种口感,故也常称作食品增稠剂、增黏剂、胶凝剂、稳定剂、悬浮剂、胶质等。
食品胶主要成分是多糖类或蛋白质的大分子物质。多糖类食品胶,基本组成是单糖及其衍生物,化学结构是以单糖为单位形成的大分子多糖,因单糖种类、聚合度、糖单元之间的键连及排列方式、糖单元上羟基取代情况等各异,产生不同功能特性,主要体现在溶解性、黏度、流体特性、胶溶液对酸碱及温度的稳定性,成胶冻能力及凝胶强度、胶溶液对其他电解质的兼容性、假塑性及各种多糖之间协同互补等方面。蛋白质类食品胶,一般由氨基酸构成,因种类、数量与空间结构排列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其功能特性。
作用效应
凝胶作用
食品胶凝胶的作用,是亲水胶体在氢键、电场极化力或溶液中的某些高价离子的键桥作用下,其长链分子相互交联而形成并将液体缠绕固定在内的三维连续式网络,获得坚固严密的结构以抵制外界压力而最终阻止体系的流动。三维网络的缠绕度、分子交联的数量和属性、形成网络各单元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以及与不同溶剂作用的差异等形成了各种食品胶的不同胶凝特性。某些食品胶单独存在时不具胶凝性,但与其它胶复配却呈现出增稠和凝胶协同效应。
增稠作用
食品胶因其分子发生水化作用,而具有增稠作用。不同种类食品胶因其自身结构产生不同增稠和流变特性,同一种食品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相同质量浓度的体系黏度就越大。食品胶黏度随其浓度增大出现不同程度增加,呈现一定正相关性,但与体系温度呈负相关,一般温度升高,黏度下降;温度下降,黏度上升。食品胶溶液受体系电解质、pH、压力的影响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规律,主要与食品胶分子本身结构差异有关。
乳化稳定作用
食品胶添加到食品中后,其体系黏度增加,体系中分散相不容易聚集和凝聚,而使分散体系稳定,可作为果汁饮料、啤酒泡沫、糕点裱花等的乳化稳定剂,但并不是真正的乳化剂或起泡剂,其作用方式不是按照一般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机制来进行,而是通过增稠或增加水相黏度以阻止或减弱分散的油粒小球发生迁移和聚合倾向方式完成的。
悬浮分散作用
食品胶大多数具有表面活性,可吸附于分散相的表面,使其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而易于在水体系中分散。食品胶加入食品体系中可增加黏度,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液相黏度越大,颗粒沉降速度就越慢,可延迟固体颗粒的沉淀作用。
被膜剂和胶囊作用
食品胶用作被膜剂,可覆盖于食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保护食品不与氧气、微生物接触,起保质、保鲜、保香或上光等作用,也可被制作可食性膜。此外,还可用作包装食品的外胶囊,主要利用两种含有不同正负电荷的离子化食品胶反应形成复杂化合物,同时形成微细胞膜包覆在芯材表面,被包覆固定的芯材物质在食品中可通过物理压力、pH值或温度变化而释放出来。
泡沫形成作用
食品胶可发泡,形成网络结构,其溶液在搅拌时可包含大量气体,并因液泡表面黏性增加使其稳定。利用蛋白受热变性,把食品胶与热糖浆混合搅拌再冷却可实现泡沫的稳定化,或是利用卡拉胶、海藻酸钠或刺槐豆胶等的凝胶反应,也可形成稳定泡沫产品。
香精固定作用
香精固定化技术是在油水乳化系统中,利用合适的乳化剂包埋香精小液滴,当水分被去除时可防止香精蒸发,防止氧化变质或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且包埋的香精小液滴能溶解或有效分散到水媒介中,当香精从包埋膜内释放出来可得到相同香气。以明胶包埋香精,放入口香糖中,经咀嚼便可释放出香味。阿拉伯胶是所有天然食品胶或其它物质中最好的载体,蔗糖、淀粉及其衍生物也具备固定香精功能,但效果次于阿拉伯胶。
相乘作用
许多食品胶间有非常明显的相乘作用。各种单体食品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难以满足人们所需及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复配,可发挥各种食品胶的互补作用,产生“1+1>2”的协同增效效应,满足食品生产不同需要,扩大食品胶使用范围、提高使用功能。
保水稳定作用
食用胶的吸水比例可达数十倍,因为食用胶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强离子基团,可与自由水形成氢键以及食用胶形成三维空间结构——凝胶,因此,食用胶能把自由水牢牢的“锁住”,在加热、杀菌等加工过程中,水分就不会大量流失。
食品胶因具有亲水性高分子,呈现强亲水作用,可有效改善食品生产或贮存中的脱水收缩问题,也可改良结构及咀嚼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