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编者按:2024年1月~4月,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学院(专业)基本概况汇编(2024版)”荣誉出品,《汇编》158万字左右,首次收录全国201所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学院(专业)基本信息、办学特色、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等多项内容,对振兴高校专业建设发展、争创一流学科、创建一流专业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汇编》收录了54位专家编委寄语,现予以陆续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
随着ChatGPT、AIGC、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高校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面面临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首先,高校应该明确人工智能专业的定位和目标。人工智能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控制科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因此高校在设置人工智能专业时应该综合考虑各个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培养方向。同时,高校还应该注重与产业界的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人工智能专业的师资力量。人工智能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领域,需要有一支具备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高校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以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
此外,高校应该注重人工智能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室建设、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同时,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如人工智能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针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应对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二是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当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已经产生一系列创新性、不可替代的科研成果。学院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的创新方法与路径,构建了“国际化+西电特色”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焦李成,华山学者杰出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创新联盟理事长,陕西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六-七届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IET西安分会主席、IEEE西安分会奖励委员会主席、IEEE计算智能协会西安分会主席、IEEE GRSS西安分会主席,IEEE TGRS副主编、IEEE TCyb副主编、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社部博士后管委会评议组专家,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陕西省首批“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师德标兵。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等领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学院(专业)基本概况汇编(2024版)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院长由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方志军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