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中提到的“八七会议”,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第127页,对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进行了详细描述,那么八七会议是怎么一回事,它的背景是什么,又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历史教材截图
一、八七会议的背景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极为动荡的一年。随着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中国革命陷入低谷。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
二、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八七会议是一次内容丰富的紧急会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算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议对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清算,并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这一举措不仅是对错误路线的纠正,更是对全党的一次警醒。
2. 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后续的土地革命战争奠定了理论基础。
3. 选举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包括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等人。新领导集体的产生,为党在危机时刻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军事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也为后续的武装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八七会议的意义
八七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挽救了党和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八七会议及时召开,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新的斗争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新方向: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这一方针的贯彻实施,推动了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3. 推动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八七会议在清算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也加强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新的领导集体的产生,为党在危机时刻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不仅是对中国革命特点的深刻揭示,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这一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结语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及时召开了紧急会议,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新的斗争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会议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在于它为中国革命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支持。在当今时代,我们仍然需要铭记八七会议的历史贡献和精神遗产,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