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惨烈的灭国之战,1234年的蔡州,女真人最后的血泪悲歌
引言
历史上最惨烈的灭国之战——1234年的蔡州之战,见证了金朝末期的最后挣扎。
面对蒙古与南宋的联合围攻,曾经不可一世的女真人在这场灭国危机中展现了血性与不屈。
蔡州作为金国最后的堡垒,承载了他们对生存的最后希望,金哀宗完颜守绪率领残军与联军奋力抵抗,然而,尽管他们做出了最后的努力,蔡州城的陷落仍无法避免。
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个帝国的末日悲歌,是对尊严与荣誉的最后捍卫。
女真族的兴起与金国的建立
金朝的崛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人,这个民族长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过着以渔猎为生的生活。

他们勇敢、尚武,同时又坚韧不拔,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女真族的崛起得益于其强大的军事传统和完颜阿骨打的领导。
完颜阿骨打出生于完颜部落,是女真部落联盟的领袖,在辽朝统治时期,女真人一度被迫臣服于辽朝,接受其管辖。
然而,随着辽朝的逐渐衰弱,女真部落不甘受制,开始谋求独立与自强,完颜阿骨打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于1115年在阿城(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建立金国,自立为皇帝,国号为金,寓意其发源地完颜部所在的地区富含黄金。
建国后,阿骨打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还通过与辽、宋等国家的外交博弈,为金国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军事上,金国以强大的弓马步兵为主力,迅速击败了辽国的军队,迫使辽天祚帝南逃,辽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完颜阿骨打的继承者完颜晟继位后,继续推行对辽和宋的进攻政策,在金朝的强势下,辽国彻底崩溃,辽的残余势力逃亡西北,建立了西辽,而与此同时,金朝也将目光投向了南宋。
金朝与南宋的关系始终复杂,初期,金朝利用南宋的仇辽心理,与其结盟,共同对抗辽国。
然而,在辽国被灭亡后,金朝与南宋的利益矛盾开始显现,金军强势南下,于1127年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等皇室成员,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这一事件不仅导致北宋的灭亡,还使南宋自此对金国怀有极深的仇恨。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金朝与南宋一直处于对立状态,金朝试图通过不断的军事压迫来控制南宋,而南宋则以长江天堑为屏障,凭借地利和水军优势,顽强抵抗金朝的进攻。

岳飞、韩世忠等南宋名将屡次击退金军,特别是岳飞的“直捣黄龙”几乎让金国陷入危机,然而,由于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岳飞被迫罢兵,金朝得以暂时保住北方的统治。
金朝在南北战事中逐渐达到了鼎盛时期,金太宗、金熙宗时期,金朝采取了较为稳健的内政政策,强化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继续保持对南宋的军事压力。
然而,金朝的繁荣并未能持久,随着朝廷内部的腐化和外部强敌的崛起,金朝的命运开始走向衰落。
蒙古的崛起与金国的衰亡
在金朝鼎盛时期,北方的另一股强大力量正在悄然崛起,那就是蒙古,蒙古的崛起速度惊人,他们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迅速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发展为一支横扫亚欧的强大军事力量。
金朝在初期低估了蒙古的威胁,金宣宗时期,金朝陷入了南宋与蒙古的双重夹击中。蒙古军队迅速攻占了金国的北部边疆,迫使金朝将都城从中都(今北京)迁往汴京(今开封)。

此举虽暂时缓解了蒙古的进攻压力,但也让金朝失去了大量的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金朝的内部政治也愈发腐化,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不断,官僚机构日益臃肿,导致国家治理能力急剧下降。
金国的财政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而枯竭,经济困境加剧了社会的不满,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势力纷纷出现,进一步削弱了金朝的统治基础。
1230年代,蒙古与南宋形成了联军,共同对抗金朝,蒙古与南宋的合作虽然表面上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金国,但实际上双方各怀心思,都希望从这场战争中获取最大利益。
蒙古的进攻力度远远超出南宋的预期,他们不仅攻占了金国的大片领土,还开始威胁南宋的边疆。

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军在蔡州发动了对金国最后的围攻,蔡州地势险要,四周环山,易守难攻,城内有充足的粮草和水源,成为金朝残余势力的最后屏障。
蔡州城内的金军由完颜守绪亲自指挥,丞相完颜仲德是城防的主要策划者,他们采取了坚固城墙、防护壕沟、削尖木桩等一系列防御措施,将蔡州打造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
城墙上的守军时刻警惕着外敌的进攻,哨兵站在山头,时刻监视着城外的动静,在这种坚守下,蒙古和南宋的联军一时难以攻破蔡州。
蒙古人和南宋人都知道,蔡州是金朝的最后一道防线,攻下蔡州,金朝就彻底灭亡,然而,尽管联军兵力强大,却在面对蔡州的固守时感到束手无策。
蒙古人以骑兵见长,不擅长攻城战,而南宋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蒙古人面前往往处于下风,双方虽然暂时联手,但在如何分配战利品和利益上存在着分歧,这让他们在蔡州的攻防战中显得配合不足。

虽然蒙古与南宋达成了联军的协议,但在实际作战中,两军的合作并不顺利,蒙古人对南宋军队充满轻视,认为他们长期以来被金朝欺压,不堪一击。
而南宋方面也对蒙古的野蛮风格感到厌恶,担心与蒙古人合作后难以摆脱他们的威胁。
这种微妙的敌友关系使得两军在围攻蔡州时表现得各怀心思,蒙古军在人数和装备上拥有绝对优势,特别是在围攻战术上,他们用骑兵切断了蔡州的粮道,试图通过持久战让金军陷入绝境。
然而,南宋将领孟珙并不愿意继续等待,他认为此时正是宋军一雪前耻的时机,于是决心发动一次猛烈的攻势。
孟珙的突袭计划得到了部分蒙古将领的支持,在一次猛烈的夜袭中,南宋军队突破了蔡州的外围防御,攻入了金军的阵地。

虽然金军拼死抵抗,但在孟珙的指挥下,南宋军队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斩杀了数百名金军士兵。
孟珙还缴获了大量金军的武器装备,这次战斗让南宋军队士气大振,也使蒙古军队对宋军刮目相看。
尽管蒙古与南宋的联军势不可挡,蔡州城内的金军依旧选择坚守阵地,不愿屈服,在金哀宗完颜守绪的领导下,金军士气高昂,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
完颜守绪曾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召集城内各路将领商讨作战对策,他亲自督战,号召所有人以死报国,不负祖先的荣耀。
在丞相完颜仲德的指挥下,金军采取了坚决的防御战术,利用蔡州的地势优势,将蒙古和南宋的进攻一次次击退,每当敌军进犯,金军士兵总是拼尽全力,誓死捍卫城池。

在多次反击中,金军使用了包括火器在内的多种战术,成功重创了蒙古军队的几次进攻。
特别是在一次夜间战斗中,金军利用地形的掩护,发动了出其不意的反击,杀伤了大量蒙古士兵,甚至逼得蒙古将领菜八儿亲自率队进攻。
在金军的顽强抵抗下,蒙古和南宋的联军一度陷入了僵局,蒙古人开始意识到,仅凭围困无法迅速击溃蔡州,而南宋则逐渐对蒙古军队的主导地位感到不满,双方的合作出现了裂痕。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军的粮草和物资逐渐耗尽,守军士气也逐渐低落。
金国的末日与蔡州的陷落
1234年正月,蒙古和南宋的联军对蔡州发起了总攻,金国的最后一道防线终于被攻陷。

在蔡州陷落的最后时刻,完颜守绪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明白,金朝的大势已去,与其成为敌人的俘虏,不如以死殉国。
金哀宗在蔡州城内留下了最后的遗言,随后在宫中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金哀宗的死标志着金朝的彻底灭亡,女真人在中原的统治画上了句号。
在完颜守绪自尽后,丞相完颜仲德率领城内残余的金军发起了最后的反击,尽管他们明知无望,仍选择战斗到底,在战斗中,许多金国将领和士兵为了不成为俘虏,纷纷跳河自尽,誓死不屈。
这一幕幕惨烈的场景,成为金国最后的血泪悲歌,蔡州城内,金国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虽然金朝已经灭亡,但守城士兵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他们的尊严。
结语
蔡州之战的惨烈与绝望标志着金朝的彻底灭亡,但它同时也让世人见证了女真人在灭亡前夕的绝地反击和坚韧不屈。

面对敌人,金军没有选择屈服,而是选择了以战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金哀宗与丞相完颜仲德等人先后自尽,拒绝成为俘虏,这种誓死不屈的精神成就了这场血泪悲歌。
尽管金国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但他们最后的抵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之中,成为后人敬仰和反思的篇章。
参考资料:金朝灭亡时到底有多惨,有什么历史依据?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