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知识:你知道“皇帝”称号的由来吗
皇帝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吕刑》“皇帝哀衿庶戮之不辜”。“皇帝清问下民”。对于《尚书》中提到的皇帝,历来都理解为对前代帝王的尊称。近代夏曾佑认为:“皇帝之称,唐尧已有之。今疑古人天子对异族则称皇帝,对本族则称帝,稍有亲疏之别,至秦乃一切自号皇帝耳”。
皇帝作为古代君主名号,始于秦始皇。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初并天下,下赦令给丞相、御史为其议立帝号。诸臣以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劝嬴政称“泰皇”,嬴政则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意为嬴政本人德迈“三皇”,功高于“五帝”,是“三皇”、“五帝”的兼称。嬴政称“始皇帝”以后,情况与西周、战国时大不一样,“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所以,“皇帝”作为古代君主称号出现在历史舞台之日起,就显示其一人独裁的本质,专制主义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正式确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