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公园的历史足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民公园正门。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公园位于长春市人民广场南一里多地的人民大街路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公园正门。
长春市儿童公园建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六年建成并开放,当时叫“大同公园”。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长春为首都,更名为新京。所以,这个公园被称之为新京大同公园。
公园在建设时拦截了流经公园内的一条叫黄瓜沟的小河,形成了一个面积三点六八公顷的湖面。
露天音乐堂。
公园的南部为文体娱乐场所。一九三八年的时候,公园建成了“新京大同公园露天音乐堂”,同年还在公园南部建成了一座露天游泳场。
露天游泳场。
现在正在紧张施工的“华润中心”建筑群,就是当年“新京大同公园露天音乐堂”,“露天游泳场”所在的位置。
一九四二年,在公园的西北隅安放着一座“满洲国”建国十周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赠送新京市的礼物 —— 牝狼铜制雕像。
牝狼铜制雕像。
当时的公园面积比现在大得多 :它西起人民大街,南至解放大路;东到岳阳街;北达咸阳路。
一九四六年,国民党政府接管了长春,将大同公园更名为“中正公园”。
长春解放后,长春市人民政府将“中正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
一九五五年,人民公园建成了一座温室,每年春节前在此举办花展,其中“文革十年”停止,一九七六年十月后,渐渐恢复花展。
一九六四年,人民公园拆除了木结构的人民桥,改成保存至今的“海燕桥”。同时期,还建成了“星海桥”,“双龙壁”,大象滑梯等。
“双龙壁”在“文革”时期被砸,一九七六年十月后修复。
一九六六年六月,“文革”兴起,更名之风泛滥,“人民公园”改名为“红领巾公园”。两年后,又恢复了“人民公园”的名称。
一九八一年,人民公园改称儿童公园至今。
大同公园、中正公园、人民公园、红领巾公园、儿童公园,这些公园名的更迭,显现出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公园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