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旦角吕洋近照,她是梅花奖获得者,不但人长得美,唱腔更美
中国京剧十大最美女主角之一的吕洋。
优美婉转的唱腔、妩媚柔软的身段,吕洋每次登台,总能博得满堂喝彩,令在场观众如痴如醉。
作为当代程派旦角中的佼佼者,天津京剧院的吕洋凭借新编京剧《香莲案》,以技艺精湛的表演摘得我国戏剧表演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吕洋,出生于中国天津。
吕洋酷爱京剧艺术。
4岁便与程派结缘 吕洋的父亲是个戏迷,一次父亲拿出旦角各流派唱腔的录音带给吕洋听,当时她听的那段程派唱段正是后来成为她恩师的李世济唱的,4岁多小吕洋一下子就爱上了程派。
吕洋从小爱京剧。
吕洋第一次登台唱京剧只有4岁,父母对京剧的热爱,使得小小年纪的她也备受熏陶,在父母单位联欢会上,一曲《苏三起解》让观众称绝。
吕洋很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爱放邓丽君的流行歌曲。有艺术细胞的吕洋特别感兴趣,有时候会跟着哼唱。爸爸见了,索性再也不放邓丽君的歌了,改放京剧。“我爸妈有个愿望,希望我长大后唱京剧。”吕洋说,爸爸当初就想学京剧,可惜爷爷奶奶反对,于是,成为京剧演员就成了父母对吕洋的期望。爸爸为吕洋准备了很多京剧流派的磁带,有梅大师的、尚先生的、张君秋的、李世济的等。
当时,吕洋听到李世济唱的京剧时就说,这个好听,喜欢这个。
冥冥中吕洋和程派就有缘分。
1989年考入天津市艺术学校京剧班,师从孟宪瑢老师学习梅派表演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孟老师发现吕洋的感觉、嗓音条件都非常适合学习程派。遂建议她改学程派。孟老师悉心传授的几出梅派戏,为她后来学习“程派”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吕洋的开蒙老师是有“旦角之母”之称的孟宪瑢。
当时班上有20多名学生,吕洋的父亲每天骑车送她去学习。一次下暴雨,其他学生都没去,只有吕洋和父亲准时来了。看到湿淋淋的父女,孟老师感动了。从那时起,孟老师知道了吕洋的刻苦,时不时给她开小灶。
在戏校学习时,有个文化基金请名家给戏校尖子生说戏,吕洋有幸得到赵荣琛先生的指点。赵先生身体不好,住在北京。
每周三到四天,吕洋上午坐火车从天津赶到北京,学完后,晚上再坐火车回天津。在赵先生的细致、仔细的口传心授下,吕洋学会了《荒山泪》。
从戏校毕业后,吕洋进入了天津京剧院工作,开始跟王吟秋老师学程派。
王吟秋去世后,吕洋去北京拜访李世济,学的第一出戏就是当时天津京剧院正在排的《龙凤呈祥》。
吕洋与梅花奖。
后来,2013年,经过多日来激烈的争夺,代表中国戏剧表演最奖中国戏剧梅花奖昨天落下帷幕,京剧程派传人吕洋凭借新编京剧《香莲案》,以优美婉转的唱腔、技艺精湛的表演征服了在场观众,一举夺得第26届梅花奖,为天津剧界争得了荣誉,也为程派艺术的发扬增添荣耀。
当记者问及获奖感受时,吕洋显得十分谦虚,她表示,能够拿到梅花奖很兴奋也意外,这些年的努力受到了肯定,奖项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将会用毕生精力为程派京剧的发扬尽自己的努力。
吕洋多年的积淀与努力,以不懈地钻研打磨诠释着梅花奖比赛“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寓意,可谓实至名归。
作为青年京剧名家吕洋在舞台上将每个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显露出其深邃的功底与艺术造诣。
在荣誉面前,吕洋并没有骄傲,不断地磨练自己,虚心向前辈艺术家请教,多方面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在向更高的高峰攀登,我们期待着吕洋,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把更多更好的剧目奉献给观众。
吕洋近照,“梅花奖”获得者吕洋不但人长得美,唱腔更美!
你最喜欢哪位梅花奖演员?
你最想听哪一段经典唱腔?
你喜欢青年京剧名家吕洋吗?
欢迎讨论交流!
一下为京剧美女吕洋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