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结婚五十年,为她我放弃了回城,晚年我比大多数人要幸
郑小军退休后,就被儿子接到了城里生活,郑小军是一名留守农村的老知青,当年为了和心爱的农村姑娘结婚,甘愿做了上门女婿,后来就一直留在了农村生活。
老伴张翠芝比郑小军小二岁,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好在,郑小军儿子和女儿都非常有出息,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郑小军和老伴晚年的生活也过得非常幸福。
当年郑小军和张翠芝结婚的时候,遭到了父母强烈反对,郑小军父母觉得张翠芝是农村姑娘,而且还要让儿子做上门女婿,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为了和张翠芝结婚,郑小军不仅放弃了回城的机会,而且好几年都没有回家,直到有了两个孩子,郑小军父母才勉强接受了这门婚事,时隔多年,郑小军每当想插队时候的情景,心里依然感慨万千。
郑小军父母都是工人,家里有三个孩子,郑小军是家里最小的也是最调皮的一个孩子,上学的时候,郑小军就没少给父母惹事,经常和同学打架,郑小军高中毕业后,父母原本想送郑小军去当兵,只是后来体检没有通过,当时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8年,郑小军和三十多名北京知青一起来到了米脂县插队。
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苦,郑小军插队的地方,老乡大多都是住在窑洞里,第一次住窑洞,郑小军心里其实还有一点忐忑,窑洞里面除了一张大炕,什么也没有,知青五个人睡一张炕,也不觉得拥挤。
因为窑洞里耗子比较多,队长特意叮嘱知青,晚上睡觉的时候要盖好被子,可是知青都没有在意,等第二天早上醒来,很多知青的衣服都被耗子咬破了,衣服上还有耗子屎,郑小军最喜欢的一件衣服,也被耗子咬了一个洞。
知青找到队长要求换宿舍,队长赵耀龙答应知青,在一个月内让知青搬离窑洞,其实安排知青住窑洞也是临时决定的,知青点还没有建好,等知青点建好之后,知青就可以搬到土坯房子里居住了。
插队期间,老乡对知青还是非常照顾的,经常有老乡给知青送吃的,因为当时条件有限,知青伙食并不太好,插队一年多,知青没有吃过一顿肉,知青想吃肉了只能自己想办法,因此,知青没少干偷弟摸狗的事情,但是,老乡从来没有计较过,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冬季,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活要干,有的知青回家探亲了,留下来的知青队长安排在了老乡家里,郑小军住在老乡张满堂家里,张满堂以前当过兵,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胳膊,村里人对张满堂都很尊敬,郑小军来农村插队前一年,张满堂儿子就去部队当兵了。
张满堂还有一个女儿名叫张翠芝,比郑小军小二岁,张翠芝长得很漂亮,队里很多后生都喜欢张翠芝,到张满堂家里上门提亲的人也很多,只不过都被张满堂拒绝了,因为张满堂心里一直想要给女儿物色一个好人家。
郑小军在张满堂家里住了半个多月,张满堂有意把女儿张翠芝许配给郑小军,郑小军没有答应,因为当时郑小军根本没有谈恋爱的想法,也没有打算娶一个农村姑娘。
直到郑小军插队第三年,张满堂儿子在部队因为救人牺牲了,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满堂悲痛欲绝,张翠芝也因为哥哥的牺牲,承受不了打击,整天以泪洗面,郑小军知道后心里非常难过,因为张满堂就一个儿子,在农村大家对传宗接代的事情,看的还是非常重。
因为哥哥的牺牲,张翠芝被安排到了供销社当了一名售货员,张满堂手脚不方便,郑小军经常到张满堂家里帮忙干活,老乡都觉得张满堂给他物色了一个好女婿,毕竟郑小军城里人的身份,确实能够给张满堂添光不少。
张翠芝对郑小军早就有了好感,只不过郑小军一直有意和张翠芝保持距离,有一次知青跟着老乡到山上犁地,郑小军和几名知青去摘酸枣吃,结果不小心踩空,扭伤了脚,幸亏郑小军踩空的地方不高,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郑小军受伤期间,一直都是住在张满堂家里,由张满堂妻子负责照顾。
郑小军被张满堂一家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主动提了和张翠芝结婚的事情,张满堂自然非常愿意,可是郑小军父母却不同意,最后郑小军还是不顾父母反对和张翠芝结婚了。
1974年,郑小军和张翠芝领证结婚了,因为这件事情,郑小军和父母的关系也闹僵了,郑小军父母一直不愿意承认张翠芝这个儿媳,直到张翠芝给郑小军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后,郑小军父母才勉强承认了这门婚事。
后来恢复了高考,郑小军连续考了两年都没有考上,其实父母一直希望郑小军能够回城工作,1979年,刚好有一个机会,家里来信让郑小军回城接替他父亲在钢铁厂的工作,郑小军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次回城的机会。
其实郑小军放弃回城,主要还是因为妻子,张满堂只剩下张翠芝一个女儿,如果带一家人都回城,郑小军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郑小军就留在了农村,以留守知青的身份,安排在了地方粮站工作。
虽然郑小军留在了农村,但是晚年生活却非常幸福,郑小军儿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女儿考上了兰州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安了家,还娶了城里媳妇。
郑小军退休后,带着老伴搬到了北京和儿子住在了一起,晚年生活过得很滋润,要比大多数回城的知青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