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公婆是农民,没有退休金,但是他们的钱到去世都花不完
文章于生活,用第一人称讲述,更简单直接!讲述人:张奶奶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找对象,都比较关心一个问题:男方父母有没有退休金。
如果有觉得日子肯定好过,如果没有还要掂量一下,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害怕老人老了没钱养老,增加子女的负担,所以就想在找对象的过程中,进一步的筛选家庭条件好的父母,从而给自己日后的婚姻增加幸福的筹码,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算计。
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农村老人,即使没有退休金,在老了依旧可以不靠子女,过得很好,甚至很多老人去世了钱都花不完,我的父母和公婆就是典型的例子。
先说说我的父母,我的父母是个典型的农民,生活在遥远偏僻的大山村里,我们挣钱的唯一方式就是种田、种地。
但是父母很勤劳,也很节俭,挣得每一分钱,都舍不得花,每到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总能背着去镇上去卖,甚至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回来吃,就这样辛苦劳作了几十年,在大山里盖上了三层的小别墅,也给自己攒了20多万的养老钱。
其实这些钱,对于他们而言,已经远远足够养老了,所以父母不指望我们掏一分钱,但是为了表达孝心,我们在父母七十岁的时候,还是决定三个子女每年给2000元,足够父母晚年的生活。
因为他们除了买肉,其它都是自给自足。
后来,我父母生病,钱都是父母自己掏的,不愿意花子女一分钱,等到两个人老人去世了,家里依旧还有16万的存款,给我们子女3人平分。
所以,在我父母身上,我看到了独立两个字,也让我明白了,老人养老的底气,不来自任何人,而是自己。
再说说我的公婆,过得相对幸福一些,他们同样出生在农村,但是公公有手艺,所以因为老两口一直在县城生活。
年轻的时候,两口子一边在老家种田,一边去县城工地上班,在城里租房子生活,攒了30万养老金。
但是自从我们分家以后,公婆不再管我们的生活,所以挣得钱全都存到了银行。
现在公婆70岁了,工地干不了了,他们又给自己找了个工作,捡破烂+种菜卖钱,每个月也能赚2000元,我们每年贴补2000元,五个子女也有一万元,但是依旧不能改变公婆想存钱养老的事实。
因此公婆也不担心养老的问题,他们去医院看病不花子女一分钱,都是自己掏的,现在估计手里有40多万,如果不是什么大问题,足够老两口养老了,子女只是搭把手的问题。
所以,结婚找对象,看的不是父母有没有退休金,而是这个父母他们是不是勤劳、能干,这样的父母是不愿意给孩子拖后腿的,反而更加独立、坚强。
农村父母从来都不是一个人选择对象的标签,但是如果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都是好吃懒做,不愿意用勤劳的双手去致富,这样的家庭,才是真的不能嫁。
因此,从父母和公婆身上,我也更加意识到养老的这件事,到头来,靠的不是子女,而是自己,子女有子女的压力,我们作为父母,减轻孩子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老来身体健康,还给自己存了一笔养老钱,这样即使我们老了,病了,也不至于让孩子为我们兜底,增加孩子的负担。
所以,任何时候,任何阶段,能让人过得幸福的,永远都是经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