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吹箫”这个成语,竟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有关
“吴市吹箫”这个成语乍一眼,让人有一种风雅含蓄的意思,但是大家绝想不到,这个成语竟然是描述一个人落魄到街上乞讨的场景。而且,这个成语还大有来头,和我们常听的一部戏有关:
话说春秋中晚期的时候,昏庸的楚平王听信了奸臣的谗言,杀害了楚国的忠臣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尚,并在楚国各大城市张提布告,要去捉拿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伍子胥得到消息,于是准备连夜逃亡吴国。
这一天,伍子胥逃到了一个叫做昭关的地方,眼看着戒备越来越严,心急如焚。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伍子胥遇到了一位叫东皋公的老人。老人知道伍家一门忠烈,十分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于是冒着危险把伍子胥藏到了自己家里,等待时机送他出关。
过了几天,东皋公找到了一个外形酷似伍子胥的人,于是给他仔细打扮了一番,又给他穿上了伍子胥的衣物,准备安排他逃亡。
这天早上,他先让这个长相酷似伍子胥的人现行出关,果然被守城的官兵拦下进行搜身盘查。说时迟那是快,穿着农民衣服的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带领下,顺利的逃出了昭关。
等到那些守城官兵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伍子胥早已逃出了楚国。
逃亡的伍子胥身无分文,一路从郑国到宋国最后漂泊到了吴国。在吴国的大街上,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他实在的饿得不行了。索性坐在街边,鼓起肚子,开始了吹箫卖艺。
只听伍子胥唱到:啊!我的满身冤屈谁能替我报仇啊!从郑国一路逃亡到吴国,孤苦伶仃又无依无靠,现在大仇不能报,还要卖艺乞讨为生,我算什么大丈夫啊!我一定坚持下来,一直让有心人听到我的冤屈!
再后来,幸运的伍子胥,被路过的公子光发现了。这个公子光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机智的伍子胥和有抱负的公子光合作,不但让公子光登上吴国王位,最终发兵攻入楚国国都,替父报仇了。
从此,“吴市吹箫”这个成语就被世人流传了下来,并记录在《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