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尚义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尚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与张北县接壤,南以长城为界与怀安、万全县及山西省天镇县毗邻,西部、北部与内蒙古商都、兴和县交界。尚义农业基础较好,全县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是理想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白萝卜、生菜等7种蔬菜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燕麦、枸杞、草莓、西瓜、肉鸡等特色农业产业效益显著,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尚义燕麦获得"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尚义白萝卜、尚义莜面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尚义风光资源丰富,是全国最佳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区之一,全县风光电并网总量382.2万千瓦。尚义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境内拥有察汗淖、大青山、石人背、鸳鸯湖、鱼儿山5大旅游景区,"赛羊""冰雪"旅游品牌效应日渐突显,草原天路得到全面开发,打造了十三号、二道背、马莲渠等一批旅游示范乡村,十三号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河北美丽休闲乡村,入选"2018民生示范工程" 。
历史沿革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尚义县县城南壕堑镇后山有天然石洞两座,数十年前,人们在石洞里发现海蚌化石。可见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海洋。《中国历史地图集》提供的材料表明:尚义县境在原始社会系细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因这里水草肥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古代少数民族放牧区。如,汉代属鲜卑单于庭,五代为契丹,明为开平卫及兴和守御千户所地,为鞑靼诸部落驻牧地。
清初沿旧制,1724年(雍正二年)属张家口理事同知及抚民府厅。嗣后,垦殖日众,方渐成村落。
民国成立后,张理厅改为张北县。
1915年(民国四年)北部划属商都垦务行局,1917年商都垦务行局改称商都设治局,1918年改为商都县,1920年改属商都县东区行政公所,1925年改称第二行政区。
1934年将商都县第二行政区和三区、五区的各一部(今大青沟镇、大营盘、大苏计、哈拉沟、后石庄井乡)划出,在大青沟建尚义设治局。
1936年伪察哈尔盟在张家口成立,遂改尚义设治局为尚义县,县公署设于大青沟。
1944年6月,将张北县西区三乡一镇(今县境南部、中部之十三个乡、镇)划归尚义县。县公署迁至南壕堑。
1945年我军第一次解放,次年战略撤城,1949年第二次解放,当时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1951年10月24日,经察哈尔省政府批准,将尚义第四区元卜洞行政村所属自然村大店划归张北县第三区管辖。1952年11月7日,撤销寨尔省建制,划归河北省,尚义由河北省张家口专区辖管。195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杨合乡的田家窑村划归尚义县。
1958年12月撤销尚义县,并人张北县。1960年元月张北与商都分县,现辖区划入商都县。1961年5月恢复今县制,尚义仍属张家口专区。1970年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隶属关系未变。
1993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张家口地区,实行地、市合并。7月1日,张家口地区与张家口市正式合并为张家口市,尚义隶张家口市至今。
尚义县名由来
尚义,尚即尊重、崇尚的意思,义即礼义、正义之意,尚义,乃寓崇尚礼义之意。因崇礼县与尚义县同时置设治局建制,故取崇礼、尚义命名。三十年代,宋哲元任察哈尔省主席期间,竭力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警醒民众,垂为训条,通令遵行,并号召县长要“为民表率,应即行八德,以作倡导”。当时,以八德命名颇为盛行。尚义之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尚义设治局的设置动议于一九三四年春,当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和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巡视各县,路经大青沟,因是地居于张(北)、商(都)两县之间,相距各一百余里,行政设施多感不便。况且此地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商都县第二区之驻地,向以集镇繁华著称,遂有另设新治之议,回省后议决照办。将原属张北县的二、四区划出,置崇礼设治局;将原属商都县的二区全区和三五区的六乡十六村划出,置尚义设治局。后不久均改为县。尚义县当时所划入的土地共为三千八百八十一顷九十儿亩八分。这就是尚义县名称由来及建县的过程。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全县辖7个区、163个行政村、641个自然村。
1952年秋,十二号区驻地迁到大营盘,改名大营盘区。白彦堡区驻地移到哈拉沟,更名哈拉沟区。
1953年将全县7个区所辖163个行政村,划为71乡2镇,其中5个民族民主联合乡:西平山、七甲、炕塄、洗马林窑、程家村。
1955年2月,经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白花滩乡,将所属9个村分别划归刘油房和程家乡。同年8月,又经批准,将移民住地四工地、二工地和原王条卜子乡所辖王悦地、四刘元地共4村增设建设乡。
1956年8月,撒区并乡,将7个区撒销,原73乡(镇)并为31乡、2镇,其中原5个民族乡,除程家民族乡仍保留建制外,其余4乡均合并到其它一般乡。同年12月,程家民族乡把原来划人的汉民乡八岱花重又划出,另建乡制。合并后的乡镇共34个。
1958年8月,将乡(镇)改设5个人民公社:南壕堑、八道沟、土木路、小蒜沟、大青沟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后,以1953年小乡为基础,建立73个生产大队,下设458个生产小队。
1958年12月20日,根据河北省委指示,撤销尚义县制,并人张北县。
1960年1月按照张家口市委指示,张北县分设张北、商都两县,原尚义县划人商都县,公社及所属大队仍袭并县前建制。
1961年5月12日,从商都县分出,以原辖区恢复尚义县建制。同时调整社队结构,将5个公社划为16个公社,73个大队划为174个。
1983年全县总面积2649平方公里。共171177人。回、蒙、满、朝等少数民族1551人,占近百分之一,其余均为汉族。辖16个公社,179个大队,有620个自然村。
南壕堑公社、大营盘公社、大苏计公社、哈拉沟公社、大青沟公社、后石庄井公社、七甲公社、八道沟公社、炕塄公社、永胜地公社、土木路公社、套里庄公社、勿乱沟公社、小蒜沟公社、甲石河公社、下马圈公社。
1984年5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建制。除原大青沟公社改大青沟镇,南壕堑公社分设南壕堑乡和南壕堑镇外,其余乡均在原公社基础上建立乡政权,计15乡2镇。在原大队基础上改设村民委员会,作为乡领导下的地方基层组织。1989年将土木路乡改称红土梁镇,治所迁到红土梁。
1998年,后石井乡改称石井乡。
1996年2月,南壕堑乡并入南壕堑镇。小蒜沟乡与勿乱沟乡合并为小蒜沟镇。永胜地乡并入红土梁镇。由八道沟乡改为八道沟镇。
2002年,哈拉沟乡改为三工地镇。
2008年,炕塄乡改为满井镇。
2018年尚义县辖7镇、7乡:南壕堑镇、大青沟镇、小蒜沟镇、红土梁镇、满井镇、八道沟镇、三工地镇、石井乡、大营盘乡、大苏计乡、套里庄乡、七甲乡、甲石河乡、下马圈乡。县人民政府驻南壕堑镇。
2022年尚义县辖7镇、7乡(南壕堑镇、大青沟镇、小蒜沟镇、红土梁镇、满井镇、八道沟镇、三工地镇、石井乡、大营盘乡、大苏计乡、套里庄乡、七甲乡、甲石河乡、下马圈乡),11个社区居委会、17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82876人,常住人口10.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5万人,城镇化率为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