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康熙提拔,雍正重用的张廷玉差点晚节不保的真相是什么?

2025-09-04 02:47 来源:策古网 点击:

被康熙提拔,雍正重用的张廷玉差点晚节不保的真相是什么?

清世宗雍正帝临终前曾在遗诏中将鄂尔泰、张廷玉、允禄、允礼封为顾命大辅佐康熙。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待鄂尔泰和张廷玉二人从“正大光明”牌匾后取下传位诏书,四皇子弘历正式登基,是为乾隆帝。

雍正帝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帝王,他在遗诏中特地提到张廷玉,《清史稿·列传七十五》记载:

遗诏以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命他日配享太庙。

雍正一方面出于对张廷玉的认可,另一方面为了让张廷玉死心塌地地辅佐弘历,因此承诺,等张廷玉百年之后,要将他配享太庙。

在张廷玉之前,清朝还没有汉臣配享太庙的纪录,张廷玉得知雍正如此礼遇自己,伏地痛哭,感激涕零,当着乾隆的面表示自己一定肝脑涂地,不负先帝重托。

谁能想到,15年后,张廷玉告老还乡时被乾隆一再训斥,不仅风光不再,还被乾隆挖地三尺,追缴御赐之物。乾隆二十年,84岁的张廷玉死凄惨落寞,死在家中,三代名臣,竟晚节不保!

张廷玉受康熙栽培,得雍正重用,辅佐乾隆,他在清朝兢兢业业50年,位极人臣,对“康乾盛世”有着巨大贡献。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清代名臣张廷玉,希望通过他的人生历程,来重现康雍乾三代的峥嵘。

一、桐城少年郎,圣祖屡提携

《清史稿·张廷玉传》记载: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大学士英次子。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乃是康熙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康熙年间,张英和高士奇是清朝第一批入值南书房的翰林文臣,从此之后,张英不仅成为了康熙的“秘书”,还成了诸位皇子的老师。张英学识渊博、为官清廉,更在桐城留下了“六尺巷”,为后人广为传唱。

在清朝时期,便有“安徽文化看桐城”之说,在安徽历史上,桐城对安徽的地位不亚于曲阜在山东的地位。童年时代,张廷玉在老家桐城闭门攻读,并且在家中娶了妻子姚氏。

康熙三十五年,25岁的张廷玉接到父亲的通知,要他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他一举考中举人。

image.png

可就在他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会试时,康熙却任命他的父亲张英为科举的总裁官,按照朝廷规定,考官的直系亲属因回避原则,张廷玉因此不能参加当年的科考。

张廷玉只能再闭门苦读,等三年后再考。三年后,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一举考中进士,翌年,他的父亲张英告老还乡。

因此,张廷玉初入官场的那几年,他的父亲并没有在他身边指点,只是,张廷玉比寒门学子更有优势的是,其父作为大学士,为他留下了大量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康熙帝。

《清史稿·张廷玉传》记载:

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直南书房,以忧归。服除,迁洗马,历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

也就是说,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考中进士,随即选中庶吉士。按照惯例,三年后,庶吉士散馆后,他们要么被留在部院,要么被外放到地方为官,此后需要熬资历,慢慢升迁。

但张廷玉不同,他“官运亨通”,翰林院散馆后,他先被康熙任命为翰林院检讨,然后子承父业,入值南书房,赐正四品朝服,直接成了康熙帝的“秘书”。

根据张廷玉自己在《澄怀园语》中回忆,他入值南书房后,很得康熙信任:

辰入戌出,岁无虚日。塞外启从,凡十一次,夏则避暑热河,秋则随猎于边塞。

意思是,张廷玉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入宫,到晚上天黑才回家,终日陪在康熙身边。夏天康熙到热河避暑,秋天康熙到塞外行围,他一共陪同了11次。

张廷玉之所以能得康熙重用,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张英的儿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廷玉才华出众,他有一个特长,史载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精敏详瞻,悉当圣意”。意思是说,张廷玉的才识非常敏捷。康熙下谕旨敕书,日常处理事务,只要大概说一下自己的意思,张廷玉就能立即把康熙之意润色成非常官方的文字,往往康熙的话刚说完,张廷玉就把圣旨草拟完成,而且还都能让康熙满意。张廷玉的这个特长后来一直延续到雍正朝。

康熙四十七年,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去世,张廷玉回乡守制三年。三年后(康熙五十年),张廷玉又得到康熙一阵提拔,他先任太子洗马,又担任科举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张廷玉已经是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位列正二品。

康熙五十九年,张廷玉调任刑部侍郎,次年,山东发生了一起邪教闹事案,康熙派张廷玉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张廷玉到山东的第一天,就寻求山东巡抚李树德配合,立即抓捕150余人,经审理,杀了其中7人,流放35人,案子遂平。

纵观张廷玉的一生,他虽然位列宰辅,却没有当过封疆大吏,更没有在京城以外的地方任职,但他却对地方上的事务了如指掌。从他在山东办案就能看出,他表面上温润如玉,其实雷厉风行。无论是能力还是手腕,张廷玉都属上乘。

所以说,在康熙年间,张廷玉在“家世背景”和“自身才能”方面,占尽优势,再加上康熙对他的刻意栽培,张廷玉的前途一片光明。

而张廷玉运气特别好,他又遇上了一位务实的皇帝——雍正。

二、雍正深器重,世宗肱股臣

image.png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皇四子胤禛登基,是为雍正帝。雍正经过残酷的夺嫡之争,深感皇位来之不易。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雍正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张廷玉长期在南书房行走,不仅为政经验丰富,而且素来不涉夺嫡党争,再加上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做过雍正的老师,在雍正看来,张廷玉“根苗皆正”,于是,立即拔擢张廷玉为礼部尚书,仍旧在南书房当值。

根据《清史稿》记载,雍正继位之初的祭文、敕书皆出自张廷玉之手。康雍交替期间,政务繁忙,每天的谕旨多达十多次,有的非常紧急,雍正便“口授大意”,张廷玉伏案疾书,倚马可待。雍正愈发觉得张廷玉用起来顺手。

雍正帝素来以勤勉著称,没想到,张廷玉更是勤快,史载:

“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间有待至一二鼓。”

意思是说,张廷玉每天在内阁当值,从早晨工作到晚上,有时候还加班到夜里。

当时,内阁大学士以康熙朝老臣富察·马齐为首,雍正便加封张廷玉为太子太保,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命署大学士事”。即,张廷玉虽然不是大学士,但雍正让他先进入内阁处理政务,俨然是把张廷玉当成大学士来使用,和马齐搭班子。

到了雍正四年,雍正下旨拜张廷玉为文渊阁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两年后,张廷玉再拜保和殿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至此,张廷玉在雍正朝的内阁中,已经极具话语权。

雍正是一位锐意革新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扫除康熙晚年的弊病,刷新吏治、清理亏空,包括后来推行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新政,都少不了身为宰辅的张廷玉的谋划和推行。

人们都知道雍正让清朝的国库充盈起来,其实,若少了张廷玉这位缜密谨慎、身兼户部、吏部要职的内阁操盘手,雍正没有这么容易取得如此成就。

正因为如此,雍正才说张廷玉是“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张廷玉平时非常勤勉,有一次他生病告假,雍正一日不见他,便十分不自在。所以,《清史稿》评价说:

“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

可见,雍正对张廷玉的倚重。

雍正七年,雍正创立了军机处,张廷玉成为第一批军机大臣,从政治中枢,到参详军事,张廷玉可谓“位高权重”。不仅如此,军机处的很多制度,都是张廷玉所定。《清史稿》云:

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

张廷玉不仅为雍正朝的军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为清朝今后近两百年的军事制度奠定基础。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张廷玉和鄂尔泰以及允禄、允礼被任命为顾命大臣,雍正留下遗诏,要在张廷玉死后将他配享太庙。然而,高处不胜寒,雍正的这个承诺,为张廷玉留下了隐患。

三、辅运乾隆朝,鄂张两分际

image.png

乾隆登基后,为了迅速站稳脚跟,对张廷玉尤为器重,乾隆不仅封张廷玉为三等伯爵,还让张廷玉担任皇子的教习师傅。并且,在《清世宗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等重大文化工程方面,还让张廷玉担任总编纂官,总之,都说张廷玉在雍正朝深受重用,但在乾隆初年,乾隆对他的隆宠一点都不比乃父差。

不同的是,雍正重用张廷玉,是看重张廷玉的忠心和能力,乾隆宠信张廷玉,则更是看重张廷玉的威望和作用。

忠心和能力,一般是不会变的。但威望和作用,随着乾隆的成长,则会逐渐变成劣势,待到乾隆站稳脚跟,张廷玉这样的老臣,必然会遭到他的嫌弃。

纵观封建社会,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大臣,大多有两种结局,第一种是彻底压制住新帝。第二种是等新帝羽毛长成,将顾命大臣踩在脚下。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顾命大臣往往威望甚高,他们或阻挡新帝施行“新政”,或用先帝时期的规矩来约束新帝,遮挡了新帝的成长,让新帝不能随心所欲,因此遭到了新帝的记恨。张廷玉熟读史书,又负责编纂《明史》,以史为鉴,他当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事实上,张廷玉在乾隆初期虽然受宠,但他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被他人抓住把柄。

例如,张廷玉位列宰辅,有人想通过他的儿子张若霭来巴结他,便给张若霭送了一些字画。张廷玉听闻后,让儿子把画退回去,并且怒骂儿子:

“我无介溪之才,汝有东楼之好矣!”

“介溪”是明朝内阁首辅、大贪官严嵩的字;“东楼”是严嵩之子严世藩的号。明朝嘉靖年间,严嵩权倾朝野,他的儿子严世藩更是贪婪成性,最终父子俩一起倒台。张廷玉能够以严嵩父子为戒,足见他有多么爱惜羽毛。

有一次,张廷玉有个族侄仗势欺人,张廷玉立即勒令族侄辞官,回到桐城老家闭门思过三年。

不仅如此,张廷玉也非常顾全大局,毫无嚣张跋扈之状。早在雍正十一年,张廷玉之子张若霭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在张榜那日,张廷玉对雍正说:

“自古科举都是寒门子弟的晋升之路,我张家受两代皇恩,已非寒门,犬子不宜和寒门子弟争夺鼎甲。”

于是,张廷玉把儿子降到二甲,雍正欣慰不已。

到了乾隆十年,因鄂尔泰病逝,乾隆提拔讷亲为内阁大学士。张廷玉乃前朝老臣,又有配享太庙之约,按理说他在内阁的地位应该在讷亲之上。但张廷玉主动退居其后,让讷亲做“首辅”。搞得讷亲非常惶恐。最后,乾隆亲自拍板,在内阁班次中,讷亲居首,如果在吏部行走,张廷玉居首。

这两个例子,都能看出,张廷玉不但顾全大局,而且,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不希望自己会留下什么污点。

反观张廷玉的搭档鄂尔泰呢,从雍正十年他入主内阁之后,鄂尔泰的污点就不断出现。雍正年间,他的弟弟鄂尔奇被李卫弹劾;乾隆年间,他的儿子鄂容安又被御史多次弹劾,鄂尔泰差点被逼辞官。鄂尔泰本身也有不少毛病,他平叛不力,纵容属下等罪,史书记载都很明确。

然而,事与愿违,张廷玉虽然爱惜名声,但高处不胜寒,乾隆时期,张廷玉和鄂尔泰搭档了十年,他们都是先帝老臣,有盛名在外,满汉大臣不自觉便以二人马首是瞻,逐渐形成党争。《清史稿》云:

顾以在政地久,两家子弟宾客,渐且竞权势、角门户,高宗烛几摧萌。

意思是说,张廷玉和鄂尔泰虽然没有党争之意,但他们的门生们为了争夺利益,难免相互倾轧,因此,“鄂党”和“张党”便形成了。

有一次,乾隆借刘统勋之口,要打压张、姚(张廷玉的母亲和妻子都姓姚)二姓官员。《清史稿·刘统勋传》记载说:

image.png

张、姚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荫议叙,日增月益。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使之戒满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

意思是说:桐城的张、姚二姓士绅太多,每次科举或地方举荐,都有大量二姓学子,他们在官场上也相互照顾,外界早就看不惯了。为了让他们不要自满,应该三年之内都不准桐城张、姚二姓升迁。

其实,古代士族之间相互通婚,官场上相互照应非常正常,乾隆此举,明显是打压张廷玉,让那些跟着张廷玉混的官员都灵光一点。

张廷玉做了十几年的宰辅,这点道理还是看得出来了。他知道,随着乾隆的日渐成长,他这个老东西越来越讨人嫌了。于是,张廷玉打算辞职。不曾想,这一辞职,便引来了事端。

四、老骥遭君嫌,晚景甚苍凉

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之后,张廷玉感觉到了乾隆对自己的嫌弃和打压,便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于是,乾隆十三年,76岁的张廷玉第一次向乾隆提出辞官回乡。没想到,乾隆却不放他,乾隆说:

“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

意思是,你是先帝承诺要配享太庙的老臣,哪能告老还乡,归田终老呢?

张廷玉不愧是两榜进士,他口才并不输给乾隆,张廷玉说:“宋朝、明朝也有许多大臣配享太庙,他们也能归田终老啊。何况古人70岁就到了悬车之年,我现在76了,不应该再赖在朝堂上了。”

乾隆一听,不乐意了,对张廷玉说:“你和他们怎么能一样呢,你为大清朝服务了40余年,和大清国运休戚相关,先帝既然让你配享太庙,你就应该鞠躬尽瘁,累死在任上才行。”

自古以来,皇帝拒绝大臣辞官,有很多种办法,但像乾隆以这样的理由拒绝的,还真鲜见。

难道张廷玉要对乾隆说:臣辛苦一辈子了,不想活活累死?

所以,张廷玉这一次辞职,没能成功。

那么,很多人会诧异,乾隆既然不喜欢张廷玉,他为何不放张廷玉回乡呢?

第一,古人云:良匠无弃材。乾隆也爱惜自己的名声,先帝留给他的肱股之臣,他这么轻易就放走了,会显得自己不会用人。他想张廷玉最好能像鄂尔泰那样,在任上病逝,这叫死得其所。

第二,可能还存在一个原因,张廷玉辅佐雍正13年,对雍正当年“弑兄杀弟”之类的事情了如指掌,张廷玉知道得太多,还是留在京城保险。

乾隆本以为,他和张廷玉辩论这一回,张廷玉就消停了。哪知道,张廷玉既然感觉到了乾隆对自己的疏离,便铁了心不想伺候乾隆帝。

于是,到了第二年,张廷玉又一次提出辞职。张廷玉说得情真意切,说自己年逾七十,耳朵也不好使了,眼睛也花了。为了让乾隆放心自己,他还说了一句“等后年陛下南巡,我必到江宁迎驾!”

张廷玉做了一辈子宰辅,他这句话很有深意,言下之意是:我随时在您的掌控之中。

image.png

乾隆听完,果然松口,答应张廷玉告老还乡。哪知道,张廷玉在告辞之前,突然问了一句:

“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

意思是 ,当初先帝许我配享太庙。但是您去年说,配享太庙的老臣,就不应该归田终老。如今我告老还乡了,不知道今后还能不能配享太庙,希望陛下给臣一个准话!

其实,笔者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张廷玉的确不相信乾隆,但他没有老糊涂。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太在意自己的名声,太想配享太庙了。他担心乾隆会因他“归田终老”,而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张廷玉光明正大地说出来,乾隆必然不会再耍赖。

事实证明,张廷玉老谋深算,他成功了。《清史稿·张廷玉传》记载:

上意不怿,然犹为颁手诏,申世宗成命,并制诗示意。

乾隆当时虽然不太高兴,但拗不过张廷玉,乾隆颁布一道诏书,派人送到张廷玉府上,重申了雍正当年的承诺,给了张廷玉一个定心丸。

但乾隆毕竟是天子,张廷玉的目的达到了,却惹了乾隆不高兴。张廷玉接到诏书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派儿子张若澄入宫替自己谢恩。乾隆心里的怒气终于爆发了,他认为,张廷玉倚老卖老,竟然不亲自来谢恩。

其实,在古代,皇帝赏赐老臣,老臣让儿子前来谢恩是有先例的。张廷玉当时已经77岁,头昏眼花,派儿子来谢恩,并不失礼。但乾隆抓住张廷玉的“错处”不放。张廷玉听闻后,第二天只得由两个儿子搀扶着自己,颤颤微微地入宫,跪在地上亲自谢恩,并说自己老糊涂了,恳求乾隆撤了自己配享太庙的待遇。

张廷玉果然是庙堂高手,乾隆前天刚颁布诏书,若今天突然撤掉,岂不打脸?所以,张廷玉算准了乾隆不会这么做。果然,乾隆虽然褫夺了张廷玉的伯爵爵位,却仍旧许他配享太庙。

不得不说,乾隆虽然在有意打压张廷玉,但张廷玉也有算计乾隆的一面。

第二年二月,乾隆的皇长子永璜病逝,刚过了初祭礼,张廷玉便申请离京回乡。乾隆登时大怒,因为张廷玉曾做过几位年长皇子的老师,永璜也是张廷玉的学生,所以,乾隆认为张廷玉不念及一点师生情谊。于是怒斥张廷玉,并且告诫张廷玉:你看一看历史上配享太庙的那些大臣,哪个一像你这样?你自己说,你还有没有这样的资格?

张廷玉这一次是真的惶恐了,连连上书告罪,请求罢免自己配享太庙的待遇。乾隆终于逮着机会,便顺势取消了太庙之约,然后放张廷玉回乡。

乾隆十五年的春天,张廷玉惹了乾隆一身嫌,配享太庙的待遇也没了,失落地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但乾隆并没有忘记张廷玉,不忘时时敲打他。

不久后,四川学政朱筌犯罪被查,朱筌是张廷玉的姻亲,曾得到过张廷玉的举荐。乾隆便以此为由,派人从北京赶到桐城,专门斥责张廷玉,让张廷玉把历年朝廷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部交出来。来人把张廷玉家中挖地三尺,把所谓的“御赐之物”全部带走。

image.png

朝廷的人走了,79岁的张衡臣垂坐老宅,望着北方的晚霞,心如苦蒿。他或许在想,他在清朝为官50年,战战兢兢,从未犯过大错,他得到的到底是什么?是雍正给他画的一张饼,还是乾隆给他的白头之叹?

五年后,张廷玉在家中病逝,享年84岁,去世之前,江南省的督抚没有一个人前来看望他。乾隆得知张廷玉去世后,突然释怀,谥张廷玉“文和”,并且决定履行雍正的承诺,将张廷玉配享太庙。

事实证明,乾隆把张廷玉折腾一遍后,最终摆出一副仁君的面孔,把欠张廷玉的都给了他。

笔者读清史发现,张廷玉晚年的种种不幸,以及他和乾隆的种种矛盾,几乎全部因为四个字——配享太庙。

张廷玉太想创造纪录,太想配享太庙了,以至于,他虽然想告老还乡,却仍对配享太庙念念不忘。他因为这四个字得罪乾隆,也因为这四个字晚景凄凉。

五、衡臣取公器,弘历置蘧庐

笔者认为,张廷玉对清朝是有巨大贡献的,他在清朝为官50年,兢兢业业辅佐三代帝王,他对清朝制度的改革,对清朝山河的治理,对“康乾盛世”的缔造,都有无法忽略的功劳。

《庄子·外篇·卷五》中有句话,非常经典: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名声,是天下人共有的,不可过分贪婪。张廷玉毫无疑问是功臣,值得后人尊重。但他却在身后留名方面,过分执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

2025-09-04 02:45:18

​廖永忠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为何会被朱元璋所杀?

廖永忠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为何会被朱元璋所杀? 廖永忠(1323一1375年),无为州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人。明初名将,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战功卓著,得到朱元璋“功超群将,智迈雄...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怎样的?他称得上乱世英雄吗?
2025-09-04 02:43:04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怎样的?他称得上乱世英雄吗?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怎样的?他称得上乱世英雄吗? 对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 《三国演义》是极端“尊刘抑曹”的,但小说里写刘备,...

2025-09-04 02:40:49

​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五代秦王分别是谁?他们有何贡献?

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五代秦王分别是谁?他们有何贡献?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许多观众公然无视“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

​受唐太宗重用的五大胡人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2025-09-04 02:38:34

​受唐太宗重用的五大胡人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受唐太宗重用的五大胡人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唐朝是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万国来朝,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而这不但是因为唐朝的强大,也是因为盛世之下,唐朝上下所拥有的一...

​东晋北伐的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2025-09-04 02:36:19

​东晋北伐的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东晋北伐的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沦丧于五胡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但是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

​揭秘:张浚张栻父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2025-09-04 02:34:04

​揭秘:张浚张栻父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揭秘:张浚张栻父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张浚与张栻父子应该是南宋最有影响的名人之一,他们是四川绵竹人(今绵竹属德阳市)。张浚是宋高宗时主持川蜀抗击金军的主要负责人,名将吴...

2025-09-04 02:31:49

​李文忠病逝后,朱元璋下令太医全部被杀,是为何?

李文忠病逝后,朱元璋下令太医全部被杀,是为何?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其中,地...

2025-09-04 02:29:34

​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 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下...

​盘点明朝开国六大异姓王,分别是哪些人?
2025-09-04 02:27:19

​盘点明朝开国六大异姓王,分别是哪些人?

盘点明朝开国六大异姓王,分别是哪些人? 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身边必定都有一帮得力的大将和出众的谋士,一旦时局稳定必定要大肆封赏功臣。明朝时朱元璋就追封了跟随自己的六大...

​慈禧四大特殊爱好
2025-09-02 08:25:43

​慈禧四大特殊爱好

慈禧四大特殊爱好 慈禧太后的特殊爱好 慈禧是清朝的一个重要人物,晚清在慈禧的手中发展很差,大部分的钱财并不是被用到军事扩充,也不是被用到国家发展,而是用在慈禧太后自...

​一碧万顷
2025-09-02 08:23:38

​一碧万顷

一碧万顷 【一碧万顷的意思】:形容青绿无际。 【用法分析】:一碧万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一碧万顷的来源】: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百般针对他
2025-09-02 08:21:32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百般针对他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百般针对他 乾隆为什么要百般针对张廷玉?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但是处处被乾隆皇帝针对,其实这主要就是关系位置的必然性,你若遇到一个故意找...

​清朝在被灭掉之后,王爷们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2025-09-02 08:19:26

​清朝在被灭掉之后,王爷们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清朝在被灭掉之后,王爷们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清朝灭亡之后,那些王爷们的生活怎么样 只能够就这么度日如年,还有一些当黄包车夫还有一些人选择上街乞讨,甚至还有一些人选择盗...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作为儿子的丰绅殷德为何能安然无事
2025-09-02 08:17:20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作为儿子的丰绅殷德为何能安然无事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作为儿子的丰绅殷德为何能安然无事 和珅被处死后他儿子丰绅殷德为何能平安无事? 这完全是看在十公主的面子上,所以就决定留下一命,毕竟一旦丰绅殷德死了,那...

​公孙瓒为何没有重用赵云,反而二话不说就借给刘备?
2025-09-02 08:15:14

​公孙瓒为何没有重用赵云,反而二话不说就借给刘备?

公孙瓒为何没有重用赵云,反而二话不说就借给刘备? 为何公孙瓒毫不犹豫就把赵云借给了刘备? 公孙瓒认为占领根本就不可靠,这是从袁绍那边过来的,所以极其不信任。如果曹操能...

​周瑜死后小乔什么结局?被曹操抢走了吗?
2025-09-02 08:13:09

​周瑜死后小乔什么结局?被曹操抢走了吗?

周瑜死后小乔什么结局?被曹操抢走了吗? 导读:周瑜死后小乔什么结局?被曹操抢走了吗?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周瑜和小乔的故事,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个周瑜和小乔吧,非常...

​中国第一个皇帝嬴政是怎么死的?
2025-09-02 08:11:03

​中国第一个皇帝嬴政是怎么死的?

中国第一个皇帝嬴政是怎么死的? 嬴政是怎么死的 史书上说的比较详细,秦始皇就是因为过度的劳累,因此就患有疾病致死。但是也有一些人怀疑秦始皇之所以死,这完全是因为赵高...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2025-09-02 08:08:57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朱标是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东宫,朱元璋为何要给他那么大权力 朱元璋要求大臣有任何的事情都可以直接跟朱标汇报,完全不需要向...

​真实的李治能力有多强?武则天的上位是他一手策划
2025-09-02 08:06:51

​真实的李治能力有多强?武则天的上位是他一手策划

真实的李治能力有多强?武则天的上位是他一手策划 真实的李治能力有多强?武则天的上位是不是他一手策划 李治的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武则天能够上位,完全就是自己一手策划。...

​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简介及主要思想有哪些?)
2025-09-01 10:49:39

​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简介及主要思想有哪些?)

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简介及主要思想有哪些?)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 简介 玄奘(公元602~664年),姓陈,名祎,法名...